Apr
16
16
创新 家纺设计的生命
阅读数: 119
2005 年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设计大赛即将举行,通过在设计大赛这个平台上的沟通和交流,中国的家纺设计师不仅在设计手法上和国际接轨,在设计意识上也和国际接轨。从这个层面上说,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设计大赛的举办可以看作中国家纺行业进入设计时代的标志。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理事长杨东辉。作为当今家纺“巨轮”当之无愧的“船长”,杨东辉对提倡原创设计、保护知识产权,家纺设计中如何挖掘民族文化内涵等问题作了精彩的阐述。
中国纺织: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设计大赛的举办为中国的家用纺织品行业培养了大批的设计师,请介绍一下您提倡和组织设计大赛的初衷和体会。
杨东辉:自从我在中国家纺协会走马上任后,感触最多的是我国家纺企业对原创设计和知识产权概念不够重视,地区之间、企业之内,互相抄袭模仿的案子很多。为了整肃拷贝之风,搞好企业自律,我们抓了两件事:一是组团以中国家纺整体形象出展法兰克福国际展,二是组织国际家纺产品设计大赛。
2001 年,家纺协会首次组团出展法兰克福,事前我们对参展产品进行了严格的把关,在开展当天,随外贸公司零星参展的国内企业,共有 400 件产品被国际版权局取消了参展资格,而家纺协会展台没有一件产品侵权。协会在提倡原创设计和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带了头,引起了业界的重视和欢迎。去年家纺协会组织的中国展团参展面积,从开始的 200 平方米 增加到 700 多平方米,参展产品不仅没有侵权现象,还发现印度公司对我进行抄袭,经交涉,国际版权局禁止了该公司产品参展资格。同样的,组织国际设计大赛,也是为了提倡原创设计和保护知识产权。去年首届大赛,虽突遇非典,但报名参赛者非常踊跃,收到稿件逾 2000 份。今年预计参赛者的人数、地域、国别及设计水平,都比去年有所增加和提高。
中国纺织:听说家纺协会经向劳动部申请,成立了家纺注册设计师协会,请披露一下内幕。
杨东辉:从历史上讲,中国家纺业从产品设计到花型,基本由西方引进,目前许多企业还在进行来样加工和贴牌生产。但是,要让中国家纺真正走向世界,就要有自己的品牌和设计,然而,家纺设计师人才的匮乏是一个突出的矛盾,为此,我们申报成立了中国家纺注册设计师协会。注册设计师与设计师的概念不同,注册设计师要通过有关部门授权的资质审核论证,是业内认可的,可以凭资质去找工作。
家纺设计师的职业虽然经过了国家的认可,但是在现实产业中,企业没有合适的设计人员,设计师找不到能够深入合作的企业,企业和设计师仍然处于尴尬的境地。如何正确看待设计环节在整个产业中的作用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和理性对待的问题。现在我们与国际的差距不在质量,不在价格,就输在设计能力上,输在对国际家纺流行趋势的把握能力的不足上。而缩短这个距离的有效途径就是提高我国家纺产业的整体设计水平。
中国纺织:作为家纺协会的负责人,您对目前中国家纺设计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有何看法?
杨东辉:我认为,对室内装修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把握,是我们主要的差距所在。举个例子,近年来,由于“轻装修重装饰”的兴起,带动了整个家纺业的快速发展,不少服装设计师转向了家纺领域,一些著名设计师如吴海燕等,对推动中国家纺原创设计起了很大的作用。但也有一批人就不那么成功。为什么?因为家纺设计与服装设计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毕竟有本质上的不同:服装是给别人看的,家纺是给自己用的。年轻女孩穿一身鲜红很亮丽,而居室满屋鲜红就会让人受不了。服装可以成为谋生手段,在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而家纺则营造生活的情趣,要求零负担,反映出人本能的追求。所以研究消费者,研究社会群体的差异,研究社会整体文化背景,对家纺设计尤为重要。
说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我还要举个例子。去年首届设计大赛中,某企业的产品令全体评委赞不绝口,但评奖时,外国评委一致反对评金奖。为什么?因为枕头上使用了金银线,美则美矣,但对使用者造成了不舒适。我想,这就是我们和世界先进的差距之一吧。
中国纺织:您认为目前家纺行业还存在哪些问题?
杨东辉:品牌、协同、创新、文化、危机是当前家纺行业面临的五个问题。家纺行业现有 13 个“中国名牌”和 3 个“驰名商标”。行业的发展还需要更多的名牌,并且是在质量、文化、诚信、价值观念上经过市场锤炼的真正的名牌。现代市场竞争已从产品竞争演变为品牌竞争,对于家用纺织品的品牌精神更要体现消费者的生活观念、态度和文化。
家纺文化就是要把居室文化与产品营销直接联系起来。每个企业都要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家纺产业对于现代城市消费来讲更体现一种时尚产业。时尚文化的消费已经超越了产品的价值本身,因此,品牌与时尚文化为家纺产品创造了高附加值。
家纺企业还要随时都要有危机感,这是最重要的。对一个企业,危机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一个优秀的企业,越是在危机的时候越能显示出企业的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整体素质。危机有的来自不可抗拒的自然、社会因素,有的来自于自身的品牌,有的来自整个行业,有的是来自国外的阻力。但危机更主要来自企业本身。如果我们的企业能够保持居安思危,就能够预测到危机,防范和化解掉危机。
中国纺织:家用纺织品协会成立了室内文化研究委员会是处于什么考虑?
杨东辉:二十多年来的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入 WTO 使中国的经济融入到了世界经济当中,世界文化也随之蜂拥而入,西方艺术,直接冲击着中国的审美观。在东方,印度的产品民族特征很强,极有艺术感染力;在欧洲,法国的家纺产品十分豪华,富有典雅的装饰效果,而瑞典的家纺品中风格则比较简约,如大家熟悉的宜家家居,很多东西看似豪华实际上非常真纯,深受年轻人喜欢。而中国的家纺设计应如何与时俱进?吸收西方现代艺术精髓,与民族的艺术有机结合起来,这是创新的重要源泉。为此,中国家用纺织品协会成立了室内文化研究委员会,主要从事研究室内的软装饰,包括室内纺织品的装饰,摆设。将来还要成立很多的设计工作室,对居室进行整体的布局,并设计出形式多样的配套的样板间,体现不同的家居风格。
中国纺织:家纺博览会对家纺设计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杨东辉:在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的努力下,在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及辅料博览会的带动下,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家纺行业追求原创的设计风气越来越浓,像华龙、众望这样一些在发展初期靠大量购买国外设计生产产品的企业,现在已建立了很完善的设计队伍,产品主要依靠自主设计。像吴海燕、张肇达等服装设计领域知名的设计大师,现已牵手家纺行业,为家纺企业设计产品。目前,越来越多的服装、面料企业转向家纺领域,装饰布、印染企业逐步向成品方向发展,家用纺织品行业队伍逐渐壮大。
中国纺织:您刚才提到中国家纺行业追求原创的设计风气越来越浓 , 那么家纺设计师应该如何寻求原创和创新 , 做出自己的特色呢?
杨东辉: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说过:一粒砂子里有一个世界,一朵花里有一个天堂。家纺设计,就是要到生活中去创作,找到生活中的灵感。家纺设计的创新要求设计师对生活有透彻的理解和对时代有深刻的感悟,还要有充足的、广博的知识储备,由此才能对艺术精髓有深切的把握。
中国有着十分优秀而深厚的文化遗产,能够被我们发掘的东西很多,但我们自己却对此忽略不少。例如中国字的创作。众所周知,中国字具有三美,一美是语美感于心,二是音美感于耳,三是形美感于悟。对设计师来讲,也写了几十年的中国字,却几乎没有人发现它的美妙,更没有人将这个题材引入我们的家纺创作。这说明,最容易得到的东西往往最容易忽视。令人遗憾的是,中国字进入家纺产品竟是从西班牙、瑞典先开始的,雄浑大气的方块字为西班牙的布艺、纱帘增色不少。另外,很多家纺设计师到国外看过人家的家纺陈列后,认为很简单,自己也很容易做,但如此简单不过的东西我们就是没有,原因何在?这是我国的家纺设计师缺乏对中国民族文化及周围事物的透彻理解与感悟。创作、创新像一张纸,一捅就破,但是我们有些设计师要想捅破这张纸需要十年,甚至一辈子的时间。因为捅不破这张纸,我们的创作就停滞不前。由此可见,创作就是要融入到生活中去。如果我们的创作没有创新的能力,说明家纺设计师们“诗外”的功夫还下得不够。
从大家都司空见惯的东西中去挖掘神与韵,魂与魄,再添加美饰,这就是创作。所以,如何到生活实践中去感悟生活,激发灵感,创作艺术,这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一个设计工作者的艺术生命。设计师的艺术生命力旺不旺盛,归根结底取决于他深入生活的能力和感悟生活的能力。正如陆游诗中所言:“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
中国纺织: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设计大赛的举办为中国的家用纺织品行业培养了大批的设计师,请介绍一下您提倡和组织设计大赛的初衷和体会。
杨东辉:自从我在中国家纺协会走马上任后,感触最多的是我国家纺企业对原创设计和知识产权概念不够重视,地区之间、企业之内,互相抄袭模仿的案子很多。为了整肃拷贝之风,搞好企业自律,我们抓了两件事:一是组团以中国家纺整体形象出展法兰克福国际展,二是组织国际家纺产品设计大赛。
2001 年,家纺协会首次组团出展法兰克福,事前我们对参展产品进行了严格的把关,在开展当天,随外贸公司零星参展的国内企业,共有 400 件产品被国际版权局取消了参展资格,而家纺协会展台没有一件产品侵权。协会在提倡原创设计和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带了头,引起了业界的重视和欢迎。去年家纺协会组织的中国展团参展面积,从开始的 200 平方米 增加到 700 多平方米,参展产品不仅没有侵权现象,还发现印度公司对我进行抄袭,经交涉,国际版权局禁止了该公司产品参展资格。同样的,组织国际设计大赛,也是为了提倡原创设计和保护知识产权。去年首届大赛,虽突遇非典,但报名参赛者非常踊跃,收到稿件逾 2000 份。今年预计参赛者的人数、地域、国别及设计水平,都比去年有所增加和提高。
中国纺织:听说家纺协会经向劳动部申请,成立了家纺注册设计师协会,请披露一下内幕。
杨东辉:从历史上讲,中国家纺业从产品设计到花型,基本由西方引进,目前许多企业还在进行来样加工和贴牌生产。但是,要让中国家纺真正走向世界,就要有自己的品牌和设计,然而,家纺设计师人才的匮乏是一个突出的矛盾,为此,我们申报成立了中国家纺注册设计师协会。注册设计师与设计师的概念不同,注册设计师要通过有关部门授权的资质审核论证,是业内认可的,可以凭资质去找工作。
家纺设计师的职业虽然经过了国家的认可,但是在现实产业中,企业没有合适的设计人员,设计师找不到能够深入合作的企业,企业和设计师仍然处于尴尬的境地。如何正确看待设计环节在整个产业中的作用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和理性对待的问题。现在我们与国际的差距不在质量,不在价格,就输在设计能力上,输在对国际家纺流行趋势的把握能力的不足上。而缩短这个距离的有效途径就是提高我国家纺产业的整体设计水平。
中国纺织:作为家纺协会的负责人,您对目前中国家纺设计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有何看法?
杨东辉:我认为,对室内装修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把握,是我们主要的差距所在。举个例子,近年来,由于“轻装修重装饰”的兴起,带动了整个家纺业的快速发展,不少服装设计师转向了家纺领域,一些著名设计师如吴海燕等,对推动中国家纺原创设计起了很大的作用。但也有一批人就不那么成功。为什么?因为家纺设计与服装设计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毕竟有本质上的不同:服装是给别人看的,家纺是给自己用的。年轻女孩穿一身鲜红很亮丽,而居室满屋鲜红就会让人受不了。服装可以成为谋生手段,在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而家纺则营造生活的情趣,要求零负担,反映出人本能的追求。所以研究消费者,研究社会群体的差异,研究社会整体文化背景,对家纺设计尤为重要。
说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我还要举个例子。去年首届设计大赛中,某企业的产品令全体评委赞不绝口,但评奖时,外国评委一致反对评金奖。为什么?因为枕头上使用了金银线,美则美矣,但对使用者造成了不舒适。我想,这就是我们和世界先进的差距之一吧。
中国纺织:您认为目前家纺行业还存在哪些问题?
杨东辉:品牌、协同、创新、文化、危机是当前家纺行业面临的五个问题。家纺行业现有 13 个“中国名牌”和 3 个“驰名商标”。行业的发展还需要更多的名牌,并且是在质量、文化、诚信、价值观念上经过市场锤炼的真正的名牌。现代市场竞争已从产品竞争演变为品牌竞争,对于家用纺织品的品牌精神更要体现消费者的生活观念、态度和文化。
家纺文化就是要把居室文化与产品营销直接联系起来。每个企业都要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家纺产业对于现代城市消费来讲更体现一种时尚产业。时尚文化的消费已经超越了产品的价值本身,因此,品牌与时尚文化为家纺产品创造了高附加值。
家纺企业还要随时都要有危机感,这是最重要的。对一个企业,危机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一个优秀的企业,越是在危机的时候越能显示出企业的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整体素质。危机有的来自不可抗拒的自然、社会因素,有的来自于自身的品牌,有的来自整个行业,有的是来自国外的阻力。但危机更主要来自企业本身。如果我们的企业能够保持居安思危,就能够预测到危机,防范和化解掉危机。
中国纺织:家用纺织品协会成立了室内文化研究委员会是处于什么考虑?
杨东辉:二十多年来的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入 WTO 使中国的经济融入到了世界经济当中,世界文化也随之蜂拥而入,西方艺术,直接冲击着中国的审美观。在东方,印度的产品民族特征很强,极有艺术感染力;在欧洲,法国的家纺产品十分豪华,富有典雅的装饰效果,而瑞典的家纺品中风格则比较简约,如大家熟悉的宜家家居,很多东西看似豪华实际上非常真纯,深受年轻人喜欢。而中国的家纺设计应如何与时俱进?吸收西方现代艺术精髓,与民族的艺术有机结合起来,这是创新的重要源泉。为此,中国家用纺织品协会成立了室内文化研究委员会,主要从事研究室内的软装饰,包括室内纺织品的装饰,摆设。将来还要成立很多的设计工作室,对居室进行整体的布局,并设计出形式多样的配套的样板间,体现不同的家居风格。
中国纺织:家纺博览会对家纺设计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杨东辉:在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的努力下,在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及辅料博览会的带动下,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家纺行业追求原创的设计风气越来越浓,像华龙、众望这样一些在发展初期靠大量购买国外设计生产产品的企业,现在已建立了很完善的设计队伍,产品主要依靠自主设计。像吴海燕、张肇达等服装设计领域知名的设计大师,现已牵手家纺行业,为家纺企业设计产品。目前,越来越多的服装、面料企业转向家纺领域,装饰布、印染企业逐步向成品方向发展,家用纺织品行业队伍逐渐壮大。
中国纺织:您刚才提到中国家纺行业追求原创的设计风气越来越浓 , 那么家纺设计师应该如何寻求原创和创新 , 做出自己的特色呢?
杨东辉: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说过:一粒砂子里有一个世界,一朵花里有一个天堂。家纺设计,就是要到生活中去创作,找到生活中的灵感。家纺设计的创新要求设计师对生活有透彻的理解和对时代有深刻的感悟,还要有充足的、广博的知识储备,由此才能对艺术精髓有深切的把握。
中国有着十分优秀而深厚的文化遗产,能够被我们发掘的东西很多,但我们自己却对此忽略不少。例如中国字的创作。众所周知,中国字具有三美,一美是语美感于心,二是音美感于耳,三是形美感于悟。对设计师来讲,也写了几十年的中国字,却几乎没有人发现它的美妙,更没有人将这个题材引入我们的家纺创作。这说明,最容易得到的东西往往最容易忽视。令人遗憾的是,中国字进入家纺产品竟是从西班牙、瑞典先开始的,雄浑大气的方块字为西班牙的布艺、纱帘增色不少。另外,很多家纺设计师到国外看过人家的家纺陈列后,认为很简单,自己也很容易做,但如此简单不过的东西我们就是没有,原因何在?这是我国的家纺设计师缺乏对中国民族文化及周围事物的透彻理解与感悟。创作、创新像一张纸,一捅就破,但是我们有些设计师要想捅破这张纸需要十年,甚至一辈子的时间。因为捅不破这张纸,我们的创作就停滞不前。由此可见,创作就是要融入到生活中去。如果我们的创作没有创新的能力,说明家纺设计师们“诗外”的功夫还下得不够。
从大家都司空见惯的东西中去挖掘神与韵,魂与魄,再添加美饰,这就是创作。所以,如何到生活实践中去感悟生活,激发灵感,创作艺术,这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一个设计工作者的艺术生命。设计师的艺术生命力旺不旺盛,归根结底取决于他深入生活的能力和感悟生活的能力。正如陆游诗中所言:“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
相关推荐
- 塔帕尼·阿尔托姆(芬兰)
- 丹·赖辛格(以色列)
- 专访里伯斯金:德国军事博物馆
- 史迪威:建筑不仅包裹身体 还安放灵魂
- 年轻设计师就要“脸皮厚”
- 专访 Twitter 界面设计师 Vitor Lourenc
- 日本著名漫画家西上晴雄:深圳时刻能爆发出活力
- 从知名设计大师到逍遥人物画家的华丽转身-“空明之境”庄玉君国
- 伊凡·契曼耶夫(美国)
- " 7080香港新生代设计人展"陈飞波访谈
- 我不为大众拍电影--《连线》杂志访问卢卡斯
- 罗成:设计是在创新的浪尖上舞蹈
- 封面文化勾勒出生活之美
- 珠宝设计师Ketty Koutsolioutsos专访
- 陈秉鹏:卓越设计就必须超越产品
- 文字之美--著名平面设计师韩家英先生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