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新”时代的“慢”设计
慢也是一种解放,慢更是一种责任
设计是造物的活动,造物活动中对于形式图样以及功能的有意识的计划实施可以追溯到人类诞生之初。设计无处不在,它影响并构成了生活,面对生活,设计者应当承担怎样的责任?什么是对今天负责任的设计?
温柔的怀旧代替强迫性的传统并非忘本,而是一种自信,要相信永远的历史已在我们血脉里积累了雄厚的资源和精神的烙印
[Page: ]
一、“新”时代的“快”设计
我们生活在一个鼓励标新立异的时代。
在我们已经拥有或者希望拥有的产品中,我们很难安静的分辨出是否真正需要,但至少有一点比较清晰一一我们需要很多。在商业概念里,引导和创造需求是一项准则,为了利益和满足我们喜新厌旧的习性,一个个需求被创造出来,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快,在消费这些需求的同时我们自己觉得越来越难以满足了,在你购买一件物品之前,厂商便在制造你下一次购买的需求。设计参与了_一场场商业竞赛,这是商业社会成功创造出的阴谋循环,在这个循环里,“新”成为一个重要的诱导诉求。
今天几乎所有我们能够接触到的媒体中,到处是对新设计的赞美,对于新科技的歌颂以及对未来世界的无限向往。自工业化时代以来,生产与设计便逐渐开始分离开来,与以往几十个世纪的手工艺时代不同的是,今天的设计师创造的焦点可以集中在产品的式样和装饰上,这些创造往往做为商业阴谋的一部分用来掩盖产品的严重同质化,以至于今天我们谈起设计的革新,往往只是在功能、工作原理、机械构造等方面雷同基 础上的装饰和式样变化。的确,这样做可以快速的产生新的作品,快速刺激新的需求并且快速产生新的利益。
层出不穷的新产品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和趣味,也满足了我们被诱导和刺激的占有欲,并使我们舒服的感觉到生活在发展变化的时代,就如同我们一直向往的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与此同时,一件产品被抛弃的速度也加快了,甚至就在购买一件新产品的同时,就进入了准备换新的过程,在心理上已经为这件产品设定了生命周期。至少作为最主要的消费群体,在城市生活的人们当中,极少再有人会想把一件东西留给自己的孩子继续使用。快速的新设计使我们来不及与拥有的事物产生情感上的交流,快设计默认了短命的产品,低廉的价格迅速和重复的消耗收入。商业的推波助澜促使从日常用品到大件消费品都罩上时尚消耗品的特征,从而给出充分的消费理由。这种快速消费的风潮在亚洲表现的非常突出,在中国甚至愈加凶猛。据调查中国已成为世界范围更换手机最高的国家之一,平均更换的频率为8—12个月,在韩国的消费着调查为16个月,在欧洲这一数据为40个月,伴随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建筑装修的更新频率也成为世界第一。往往很多功能的利用率仅为20%,功能浪费现象普遍;由于“新”设计的快速淘汰也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以及废弃物的环境污染。我们不仅在环境上付出代价,产品与我们短暂的交往使之不再有符号性,不再纪录我们的情感。我们与拥有的事物之间难以建立一种相对恒久的生活方式,也很难获得可以在产品选择上被显示的存在感。我们为“新”时代付出了代价,价值感普遍缺失的代价。
深泽直人(NaotoFukasawa)果汁包装 为我们揭示最能够打动人的表面往往是重新回到事物的本来面目
[Page: ]
二、极简风格流行的背景
与快生活对应的“新”设计在产生诸多问题的同时也促进了我们开始对其它设计方式和风格产生兴趣。比如倡导环保概念、极简风格的流行、构成主义设计的复兴、经典风格的复刻等现象。
假定快生活的“新”设计将眼光放在未来并努力追逐快速发展的话,对于“新”和“快”的不合作也成为复古风潮和古董热“旧设计”的理由,热衷复古者将焦点与灵感来源放在久远的历史文明里,并经常流露出今不如昔的感慨,认为美的巅峰在过去,怀疑造物的光辉时代将难以重现:将建筑或者湖泊景观建造成龙的形状,笔记本电脑上描龙画凤,更彻底的直接把神话角色直接放大成十几层高的建筑,传统元素的照搬堆砌显然没有为现代设计带来新的生命力,绝大多数情况下,此类风格的设计恰恰成为对传统和现代设计的双重伤害。虽然如此,所谓继承传统文化的设计都难被直接质疑,因为这样很容易招致不尊重伟大文明和民族文化的责难。
崇尚未来的“新”设计和眷恋古物的“旧”设计显然都被夸大了,这种夸大甚至累积成为一种霸权,它们暗示出简朴和平实风格是落伍和没品位的,暗示设计应当被加上某种流行的语言或某些传统色彩与装饰,在这些暗示的影响下,生产者和设计师都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难以把焦点放在物的本身,这当中即使是有责任感的设计师也会认为创造的方向一定是在未来科技或者干脆从公认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素材。于是,生产者和设计师气喘吁吁的推出一堆快速设计的产品,不得安宁,而消费者也越来越感到难以满足并缺乏对品牌的忠诚度,常常会有抱怨消费者太容易变心的说法,在几个亿的广告投入以后,消费者还是扭脸转向另一个新广告承诺的利益。
最近,几乎可以在每个设计从业人员那里发现一本书-----《设计中的设计》,这本书能够吸引我们,不仅仅是通过探讨日常用品再设计为我们揭示了“日常生活”所具有的无限可能性,也因其简洁的装帧设计在众多嘈杂的设计中另人获得再次喘息的机会。
由这本书我们更加明显觉察到极简风格的设计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一些特性比如肌理、优雅的特性能的欢迎,我们已经非常容易接受北欧家具的设计风格、对Apple系列产品极简+未来设计趋之若鹜、白色以及材质原色往往在引领时尚的建筑环境出现、LOHAS概念的推广等等,通过这些迹象也投射出我们的选择自有其特别的原因:
首先,极简风格设计解决了部分的环保与浪费问题,也同时节将手工艺渗入工业化产品中。创造和约了成本。在风格与品位快速变化的今天,面临疲惫的追逐,部分设计选择索性中立和无为:无装饰就不会有装饰过时的问题,使用白色可以躲避很多材质和图案选择的问题,中立的风格可以兼顾最多人的口味而不会引起争议,少有争议、不会过时的设计存活时间较长而节约了更新的成本,不过极简风格的优势特征也恰好是不接受此风格的人的主要理由。
其次,根据物极必反的道理,在经历了二十多年初级阶段的迅猛发展之后,长久积累的对于低劣产品质量的厌恶使我们从新重视对物的尊重。由于各种资源,成本、核心技术的原因,我们生活在一堆“仿”概念中:仿实木、印刷大理石砖、材质贴面、辣味剂、果味饮料、豆腐松鼠鱼……,久违了与各种真实材质和优质功能的体验,而欲做到“反璞归真”,第一部自然是先做设计上的减法。
我们对极简风格的亲近还有更深层次的原由,那就是东方哲学的内省精神,抛开文字、符号、形状等等强迫性的规定,当规定性越小,想象空间就越大,也就是老子所说的“少则多,多则感”。这种哲学上的认同很快的使极简风格充斥建筑、时装、产品、平面等等设计领域,其中不乏有为了“极简”而极简的作品。极简风格的极至往往也会令人无法忍受其枯燥的表达,甚至会觉得极简风格有些态度冷酷,它不适用于对生活需要精致追求的一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我们通过物质需要表达的身份认同。
对繁文缛节、虚情假意的厌倦促使设计师们尝试各种风格与形式,也开始慎重的对待设计价值观的确定。极简风格或许是一个台阶,帮助我们解决了部分的问题,接下来,我们需要更加的耐心、谨慎,寻求安静而又充满关怀的表达。
深泽直人(NaotoFukasawa)SIWA和纸系列设计。不拘于和纸的传统单一用途,将它们使用到日常用品中,让和纸的一些特性比如肌理、优雅的特性能够更好的表现在现代生活中,态度平和亲切而温暖。
[Page: ]
三、“慢设计”是审慎的选择
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永不安宁的建筑开发、电视广告中不断的新品牌轮流轰炸、各式风格餐厅造成的一个个口味流行都是快速发展的最好例证。生活快的不可思议,我们习惯了变化,并在快速裹挟下活着,但那不是“如何生活”的答案,在快速的变化中我们并没有形成与之适应的审美意识和生活方式,没有恒定的生活方式无助于我们建立成熟的价值观。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首先在欧洲开始倡导的“慢生活”概念为我们提醒了体验生活的方式,由此发展出了“慢食”、“慢读写”、“慢爱”、“慢社交”等等表现形式以各个角度体现“慢”的态度。“慢生活”概念提醒生活在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们,慢下来关注心灵、环境、传统,掌握自己的生活节奏,掌握自己的品位,以慢速度深层体验生活与世界,懂得欣赏与理解,体察失落的人文关怀,“慢生活”不仅仅是一项生活态度的选择,更成为人类关注自身发展的重要题目。
“慢设计”成为“慢生活”概念在设计创造中的贯彻体现。“慢生活”理念引领设计师重新思考创造的意义,思考设计与当下的人、环境和事物的关系,将焦点放在未来和过去之间,因此“慢设计”并非应景之选,而首先需要对“日常生活”的诚实尊重和深刻反省,超然于浮华表象的无意识设计重复,取代快生活飘忽不定的匆忙而让心灵平实落地。“慢设计”反“快”而不反动,更不是创造的退步,“慢”的耐心与定力,正如水的自然净化,经过缓慢的层层渗透过滤,得到纯净实在的结果。
慢设计”往往以“低”科技的面貌出现,不被时髦科技左右,简单、清晰、而没有虚饰,直接率真的与人沟通。这要求设计师细细的品位和察觉,通过设计丝丝入扣的传递出去,这样的设计也是革新和创造,但绝不割断我们的生活体验,与我们自身体验的契合成为一种会心的沟通,是与不远的过去和愿景沟通,温暖而耐人寻味,在这个沟通过程中,科技与设计只是默默的参与其中,而绝非创造的主角。灵感是来自“曾经”、“熟悉”、“似曾相识”和“约定俗成”,不是“不明物体”、“虚幻”、“未知”,更不是来自于“古时候”和被概念化了的传统,以温柔的怀旧代替强迫性的传统并非忘本,而是一种自信,要相信久远的历史已在我们血脉里积累了雄厚的资源和精神的烙印,但过分强调传统的设计成为传统文明表面上的歌颂,而缺乏与现代人沟通的默契。因此,“慢”是照见当下,简单实用但充满智慧与灵气,与每日的生活相关并与人亲近,这种久违了的通过设计表达的亲近就是生活感受的高价值体现。
我们对极简风格的亲近还有更深层次的原由,那就是东方哲学的内省精神,抛开文字、符号、形状等等强迫性的规定,当规定性越小,想象空间就越大,也就是老子所说的“少则多,多则感”。
“慢”也是一种解放。未经觉察的设计观往往是一些条框和套路构成的所谓经验,更为不乐观的是,新手们也在向往如何快速模仿这些套路和经验以便立足。这样的经验只是一种条件反射,工作越繁重,成就感越来越缺乏。“慢=设计”成为一种释放渠道,放弃追逐潮流,放弃既成概念,突破材质和形制的常规,找到自我的表达方式。“慢”的真义是冷静的找到自己的生活节奏,率直表达,随性而不苛求完美,由心而发和自然流露,这样的创作也必将传递淡而久远的趣味。
“慢”是—种责任,“慢设计” 倡导更少,但更好的理念。我们的周遭几乎成为完全的人工世界,即便家养的动物都已被养育者“设计”过,任何设计的生产都以消耗自然资源为代价,而违背“物尽其用”与“备物致用”的设计造成的浪费与环境破坏愈演愈烈。“慢” 设计赋予好产品的概念将是兼具“美”和“使用”价值的设计,并争取尽可能长的与人相处。“慢”是谨慎而负责的对待创造,拒绝华而不实的表象吸引,减少物理和视觉上的污染。设计师与生产者需要为文化与社会负责,这也正在形成最核心的竞争力。因此,“慢”是对事物的“本”与“末”的再认识,在嘈杂的设计世界里,原本设计中最基本、最切实的目标甚至往往被忽视,取代的是对于情感、喜好、艺术、吸引力等等附加价值的过分追求,经久耐用甚或成为获取利益的阻碍。“慢”设计所强调的性能良好、经久耐用并不与情感、审美相抵触,恰恰是更加深层次的赋予其谦恭、随和、自然和均衡的气质。
或许设计的发展将使其参与者一次次的遇到对设计的意义的思考,设计创造投射出我们对自己和世界的认识,创造活动试图赋予生活某种意义,同时又构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不同于艺术领域中人的表达,设计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塑造有着重要的责任,如果要回答“生活如何是好?”,在运用设计的能力的同时,对世界和人类充满爱意的放慢速度,将“慢”作为一种态度和方法,审慎而负责的创造,将是今天设计的美德。
相关推荐
- 85㎡俩娃之家,竟还有独立衣帽间+游戏区?
- 高级灰+原木,现代轻奢的质感之美
- 一室一厅,这么个性的颜色搭配一进门就被惊艳到了!
- 杨经文谈生态:把大自然搬到建筑里去
- 115㎡ 的高级黑小家
- 七把椅子中的丹麦审美哲学
- 聊聊东京2020年夏季奥运标志设计
- 她用上千年的传统工艺去修补垃圾?网友:看完后我也想去海边捡垃
- 简约质朴,散落林间的木屋别墅
- 不做重复的设计 创新设计的19条秘笈
- 菲利普亲王去世,这场被全世界围观最久的皇室婚姻落幕了
- 小大宅:李医生家
- 质朴淡雅,漂亮!
- 美国动漫的特点及运作模式
- 120㎡大量使用黑色元素,却并不压抑,她不走常规,混搭出复古
- 转型发展 提质增效,2020中国建筑业转型与发展高峰论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