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

DONGZHI


日照数九冬至天,

清霜风高未辞岁。

又是一个平衡日,

子线从南向北回。



冬至


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


冬至是太阳南行的极致,这天北半球的太阳高度最小,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


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冬至,又称日短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


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上的差异。


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


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在饮食养生上,民间认为,“气始于‘冬至’”,所以此时为养生最佳时机。


“冬至补一补,一年精气足。”


这一时节应多吃些温补助阳、强肾壮骨、养阴益气的食物,如羊肉、山药、莲子、大枣等,以增加热量。


本期《敬物·载道》,我们要致敬的是——


—  清 · 金大吉葫芦式挂屏  —


金大吉葫芦式挂屏  清代  故宫博物院藏 


大吉如意 · 福禄康宁


日短之至,冬至来临,2020年也临近结束。


这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岁末之际依旧并不太平,伴随了一年的疫情又有反复,从外部世界到内在人心,诸多影响均在加深。


俗话说“冬至大如年”,在这个古代皇家要祭天的节气,我们以一堂大吉葫芦式挂屏献给大家,一起祈祷——2021年,大吉如意!福禄康宁!


关于吉祥图案和葫芦


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史,诞生了无比辉煌的优秀传统文化。这其中,不同朝代的时代风貌、经济特征和审美情趣等演变出了千姿百态的文化装饰符号——图案。不同时期的图案以不同的形态风格,彰显着不同时代的气息,表述和记录着不同时代的性格特征。这其中,葫芦纹饰的变化与运用就极富代表性。


中国传统图案发展至明清时期,基本上进入了“泛滥成灾”的境地。几乎所有视觉可及之处都装饰有各式各样的图案。这一方面与晚明时期物质文化的兴起有关,一方面也与不同民族审美的融合有关,当然,也和明清所处的历史阶段(包括西方洛可可风格的影响)有关。这一时期,“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成为不容置疑的装饰法则。由此,也最终形成了中国传统图案中最为大众所认知的一大门类——吉祥图案。


葫芦,正是这洋洋大观吉祥图案中的一种。


吉祥图案,通过象征、寓意、谐音、表号和文字等表现手法,构建出了一个覆盖中国民众人生百态各层面需求的、以及世俗社会所有价值意义的花花世界。“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语出唐成玄英对《庄子》‘吉祥止止’的注疏)。庄子在《庄子·人间世》中曰“虚室生白,吉祥止止”。由此可知,“吉”指事象,即福善之实事;“祥”指意象,即嘉庆之象征。


以上,讨论吉祥。下面说说葫芦。


葫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作物之一,中国考古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了7000年前的葫芦及种子,是目前世界上关于葫芦的最早发现。


伴随了中国人7000多年的葫芦,在中国文化中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古时期,葫芦是孕育始祖的母体,甚至是万物的种子;文明诞生,葫芦就成为夫妻相合的象征,新婚夫妻同饮合卺酒的器物正是一开两半的葫芦。


葫芦在中国也一直与求仙问道的道教有关系,无论是八仙之一的铁拐李,还是天宫炼丹的太上老君,都将葫芦作为或饮酒修仙或盛放仙丹的法器。而另外一个成语“悬壶济世”的诞生同样和道家渊源颇深。这里的“壶”就是葫芦。悬壶济世的故事出自《后汉书·方术列传·费长房》,说的正是一位身怀医技、乐善好施的隐仙术士的神话故事。这个神奇的道教术士,后来演变为治病救人的医者代表。


无论如何,葫芦从此成为中国中医行医的标志,也成为了医者仁心、济世救人的象征物。


而葫芦更多的吉祥寓意还是在民间。比如,“葫芦”与“福禄”音同,它由此成为富贵的象征,代表长寿吉祥。再比如,因葫芦藤蔓绵延,结子繁盛,它又被视为祈求子孙万代的吉祥物。明清时期,由方言俚语还诞生了一个成语“糊里糊涂”,实质上也和葫芦有关。不然,也就不会有红楼梦中那段极为出名的章节——《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了。


石湾陶《铁拐李》塑像  1980年代


1987版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场景


大吉葫芦图挂屏  清代  故宫博物院


关于金大吉葫芦式挂屏


金大吉葫芦式挂屏  清乾隆  故宫博物院藏


这件大吉葫芦式挂屏,是故宫所藏众多同款藏品中的一件。由此可见,葫芦这一题材和形式在当时极受欢迎。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应该是属于一件花丝镶嵌的藏品。但在故宫的惯例命名系统内,“花丝镶嵌”这个字眼不可能出现。将其命名为累丝嵌宝似乎又不太合适。


先说造型和工艺。


挂屏整体具有十分典型的清代宫廷风格,所使用的工艺和装饰手法也是如此。华贵繁复、精工细作、意必吉祥。挂屏整体为葫芦形,上小下大,收腰处及下部两侧装饰有对称云纹形绶带。底部为圆形基座形式。由故宫的命名可知,这是一件以纯金、各色宝玉石为材质精制而成的藏品。金胎为底,以纯手工錾刻成型,其表面以满工铺陈细金花丝——枣核锦纹样。连素面之上也錾刻了云纹和回纹。可谓达到了“工不厌其累”。而在文字和主题图案部分,更是五彩斑斓地镶嵌了青金、玛瑙、松石、翡翠、珊瑚、碧玺等各色宝玉石。真可谓是“艺不厌其繁”,有鲜花着锦之势。


金大吉葫芦式挂屏-局部图


葫芦造型的寓意在这里不言而喻,两侧的绶带,谐音“长寿万代”,结合葫芦也就有了“福禄长寿、子孙万代”的多重美好寓意。有清一代,这种利用谐音、表号、寓意等层层累加来代表吉祥祝福的器物不胜枚举。


下面,再说文字及图案。


整个挂屏,打眼就有两个字“大吉”,直观而通俗。两字分别位于葫芦造型的上下核心部位,采用青金石镶嵌而成。围绕两字的图案更是颇为讲究,“大”和“吉”字周围各环绕八个图案,每个图案均以由松石组成的绶带相绕。而在最外两侧的绶带上,分别镶嵌的又有蝙蝠、竹子和菊花图案。


金大吉葫芦式挂屏-上半部局部


金大吉葫芦式挂屏-下半部局部


围绕两字组成的十六幅图案正是分别代表了中国佛教和道教文化的十六种意象符号。


“大”字周围的八幅图案俗称“暗八仙”,也就是以道教八仙手中所持之法器来代表八位神仙,由此象征着道教文化。这八种图案分别为:笛子(韩湘子)、葫芦拐棍(铁拐李)、宝剑(吕洞宾)、鱼鼓(张果老)、花篮(蓝采和)、荷花(何仙姑)、玉板(曹国舅)、扇子(汉钟离)。


“吉”字周围的八幅图案俗称“佛八宝”,这是源自藏传佛教的一种吉祥图案。以八种佛供图案代表着利益众生、佛法普度。这八种图案分别为:法轮、右旋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罐(瓶)、双鱼、盘肠。(八字俗称“轮螺伞盖花罐鱼肠”)。合在一起也称为“八吉祥”。


外围的蝙蝠图案无疑代表着福运绵长。竹子和菊花则出自儒家文化中的“四君子”意象图,以“梅兰竹菊”的特性来代表儒家文化中对君子形象的比喻和赞颂。竹子代表君子的谦逊和气节,菊花则代表着君子的恬淡和隐逸。


如此一幅看似繁缛热闹的挂屏,事实上却蕴含着中国数千年来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交融之变,也寄托了当时皇室对统治中国各阶层的深层意愿。当然,这件藏品也以这种通俗易懂的直观表达形式,向后世展现出了中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化之间的巧妙融合和精彩呈现。


最后,我们再看几件葫芦造型的精美藏品。


龙泉窑青釉葫芦瓶  明代  故宫博物院藏


青玉双耳衔活环葫芦式瓶  清代  故宫博物院藏


郎窑红釉葫芦瓶  清康熙  故宫博物院藏


蓝色缎打籽绣金边孔雀纹葫芦式荷包  清康熙  故宫博物院藏


掐丝珐琅勾莲花卉纹葫芦式瓶  清乾隆  故宫博物院藏


银鎏金带盖葫芦式执壶  清代  故宫博物院藏


剔红葫芦纹大吉葫芦式瓶  清代  故宫博物院藏


铜镀金自开门寿星葫芦式钟  清代  故宫博物院藏


冬至大如年,二十四节气的第22个节气。


小时候,老人总说一句俗语“冬至十天阳历年”,我由此记住了冬至是在12月20日前后。


这一天,还有必须吃荠菜馅饺子的习俗,这也是儿时颇为深刻的记忆,因为和吃饺子相伴的,还有一句颇具恐吓式的俗语“不吃饺子掉耳朵”。


很多时候,习俗和节气,相伴的是记忆和生活。


今年的这个冬至,在等待元旦来临的同时,很多人同样期待着2020年赶快过去,期待着疫情赶快结束。


这恐怕将成为今年冬至最具特色的记忆。


本期,我们以这件充满着吉祥美好、热闹多彩甚至稍显拥挤的金胎大吉葫芦挂屏,来纪念颇为不易的2020年。


也以此来一起迎接必定大吉大利、福禄绵长的2021年。


葫芦,吉祥不断、福禄连连,葫芦,合卺连理、百年好合,葫芦,盛仙丹、利万民,悬壶济世。


在此——共祷上苍,愿众生吉祥!


来源原创 羊大石开 北京工美艺术研究院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頻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