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太久,家也越来越乱?没关系,艺术家们的家都这样儿!DECO为你盘点艺术家们的家,看看他们是如何从混乱中汲取灵感从而创造出佳作吧!


Louise Bourgeois

家不需要太舒适


艺术家 Louise Bourgeois


Louise Bourgeois集雕塑家、画家、批评家、作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曾出现在多个艺术展上的“大蜘蛛”就是她的代表作品。在Bourgeois的人生中,“变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从专攻数学专业到发掘艺术兴趣,从法国到美国,从绘画到雕塑......前半段人生的经验积累为她70岁后的创立迸发打好了基础,直到90岁,Bourgeois也还保持着持续的创造力。




Louise Bourgeois的代表作《Maman》,巨大的蜘蛛看似可怖,灵感来源却是Bourgeois的母亲。她曾称赞自己的母亲“像蜘蛛一样聪明灵巧,懂得保护自己”。



Bourgeois与她的作品,女性元素是其作品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在素材选择上,她擅长将橡胶、石膏等非传统型材料与作品相结合,创作出超脱传统的象征主义作品。


法国摄影师Jean-François Jaussaud在1994年受Bourgeois邀请进入她的家和工作室进行拍摄,与普通的拍摄不同,Bourgeois对Jean-François Jaussaud的记录有着”一票否决权“——所有拍摄的素材都需要Bourgeois过目,如果有她不满意的素材,她将会要求删除。在长达11年的跟拍记录中,Jaussaud的作品获得了Bourgeois的肯定,这也使得作为艺术家Bourgeois在幕后的一面得以完整而真实地呈现。


Bourgeois在纽约切尔西的公寓中工作


切尔西公寓的会客室


随处散落的稿纸、眼镜以及墙上的记录,都彰显出女主人“工作狂”的个人特质。


Bourgeois本人的情绪变化极快并且对周遭环境的变化极其敏感,摄影师Jaussaud曾在一个采访中形容Bourgeois“仿佛是害怕对当下环境的那种感触快速溜走,她总是希望能够尽快通过情绪表现出来”。然而与其丰富的情绪不同,Bourgeois的家中没有任何装饰品,从传统角度来看甚至谈不上舒适,她对于家的诉求完全从自身的工作需求出发。




Bourgeois的卧室,非常简单。空间中唯一可以谈得上是“装饰品”的大概就是满墙的书了。


家中的一角



除了在切尔西的公寓,Bourgeois将工作室设在了布鲁克林。尽管在Jaussaud拍摄期间Bourgeois已经声名大振,但她在工作室中依旧亲力亲为,与数不清的塑料、铁、布料等材料打交道。


Bourgeois在布鲁克林的工作室中


Bourgeois与助手正在工作室中工作


2010年Bourgeois于纽约去世,享年98岁。她在遗嘱中将切尔西的公寓以及部分作品捐赠给了自己所创立的非盈利组织The Easton Foundation,这也使得世人得以步入此空间,去想象、触摸以及怀念Bourgeois的往事。


Pedro Reyes

水泥地面永远扫不干净


墨西哥艺术家Pedro Reyes和身为时装设计师的妻子Carla Fernandez在自家客厅。


墨西哥艺术家Pedro Reyes以雕塑见长,他的作品充满力量感,给人以雄浑厚重的视觉体验。墨西哥的历史和文化融入到了Pedro Reyes的血液之中,因此他作品常用到火山石、混凝土等元素,有一种墨西哥审美的粗犷质朴。


Pedro Reyes曾在纽约Lisson Gallery中的展览,展现出了其作品的多样性。


Pedro Reyes的作品《Melodrama and Other Games》



Pedro Reyes的工作室,堆满了大大小小的石料。


走进Pedro Reyes的家,你会深刻感受到Luis Barragan对他的审美影响,比如室外的那堵红色墙壁、构成建筑的熔岩石材以及布满绿植的花园...这栋建筑除了是Pedro Reyes的家,同时也是他的工作室。两个不同的功能分区在同一空间中得到了奇妙的统一。


Reyes家的建筑外立面




客厅以水泥灰为主色调,冷硬粗犷。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占据了大半个空间的书墙,同时藤编、木质的家具也为空间增加了暖意。


植物是这个家中的另一个主题,墨西哥常见的仙人掌就是植物园的主角。


Pedro Reyes曾在采访中提到他和妻子对于“手工”的热爱,在他的工作室中并没有时下流行的3D打印机等机械设备,所有的艺术品皆出自于他从大脑思索到手工赋能的过程,他的家亦是如此。




职住一体的家也是一个绝佳的作品showroom,宽敞的空间能够保证多项功能的同时进行。


盥洗室将“手工”这一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


对于Reyes来说,这个空间的意义不仅是家,是工作室,更是一个社交沟通的场所,是新创意诞生的地方。



花园中也“藏着”许多可爱的小雕塑


隋建国

家是考古现场


艺术家 隋建国


隋建国,1956年生于山东青岛,1984年获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学士学位,1989年获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硕士学位,后为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教授。他曾创作“中山装”、“恐龙” 等经典形象,被评论家誉为“在观念主义方向上走得最早也最远的中国雕塑家”。与夫人李艾东一起运营隋建国艺术基金会,致力推广“艺术+科技”,同时也发起艺术公益教育活动。



隋建国的工作室


工作室里随处安放着隋建国不同时期的作品。“雕塑就是场所精神成形体地置入空间。雕塑的置入赋予空间以具体的精神,所有雕塑的最终目标是组织并安排空间。”从这个角度来看,工作室本身也可以看成他的一件新作品。



隋建国的图书馆里藏书众多,制作目录并严格按系统整理。


主卧室内挂着李艾东的画作《彩虹》,一旁摆放着绿色的艾东公益小恐龙雕塑。家里的家具都是夫人李艾东多年来的收藏。


在生活空间连接1层和2层的楼梯,悬挂着英国雕塑家迪肯的作品,旁边是李艾东的雕塑作品《光芒》。

                        

顺着楼梯到达美术馆,在这个 “必经之路”有一个专属空间放着一件还在持续创作中的作品《时间的形状》,隋建国每天路过都会蘸一遍油漆,从2006年开始一直继续。等到作品足够大的时候,它将无法再离开这座美术馆,而永久保留在此。“雕塑本身是空间性的,艺术家赋予媒介、材料以‘形式’,它因此而‘化入 ’一个具体空间。2006年开始我发现了时间性的重要。”



《时间的形状》始于2006年12月25日,隋建国每天都蘸上一遍油漆,并在本子上记录打卡。


位于2层的美术馆空间体量巨大,在混凝土的墙面上加了若干不同尺寸的白色墙面,形成空间特有的节奏。天花板上天光与照明结合,作品被很好地呈现出来。左侧是隋建国早期的标志性作品 “中山装”《衣钵》,3座白色大理石雕塑为《衣纹研究》,“飞行”着的作品是《倾斜的桃花源》。穿过那一扇小门就能到达生活空间。



“50岁的时候我开始琢磨,时间到底是怎么回事?雕塑怎么跟时间发生关系,做了好多实验,这是其中的一个。”如今,隋建国在慢慢寻找着60岁之后的生活规律,“想工作随时工作,想收工随时收工,这个是我认为自己最好的生活状态。”


马良

木偶世界


艺术家 马良


马良,曾从事广告影片的美术指导和导演工作8年,2004年起开始独立艺术创作,成为第一位获得世界黑白摄影大奖金奖的中国摄影师,被誉为当代舞台装置风格摄影的代表人物。


马良 《我的移动照相馆》


马良在2012年创作的艺术项目《我的移动照相馆》,用时10个月,在全国35个城市搭建临时照相馆,免费为一千六百多人拍照,引起强烈反响,还曾写作出版《坦白书》和《人间卧底》等畅销书。2014年至今,他专注于蒸汽朋克木偶剧《爸爸的时光机》的创作。



马良的制作车间设在上海市北边原春晖霓虹灯厂,四百多平米的车间保持着原貌,包括那幅“安全生产、质量第一、以诚为本”的标语。在这个与室外冬季气温持平的冰冷空间里,燃烧着除了唯一的取暖系统、废弃柏油桶里的蜂窝煤饼,还有马良的野心——做“世界上最好看的木偶”,做成一个“奇观”—精美的视觉、强烈的情感、美好的未来。



一台移动起吊机立在一旁,可以窥见制作车间的概貌。


舞台剧剧情中重要的道具之一“时光机”。


马良组建团队自称“木偶二厂”,童年马古吉(Makudgee)、中年爸爸、成年马古吉、老年爸爸4个与真人等高等大的人物,各做3件。木偶由牛皮、纸、黏土、玻璃钢、橡胶等组成,每个关节乃至手指用榫卯连接,可自由转动,掌握木偶的运动原理,给木偶皮质打磨,在“很二”的制作过程中还精通了齿轮传动、金属焊接、电器输送等工程机械学。在这趟漫长的黑暗之旅中也曾自我怀疑过且挣扎过的马良,坦言“第一次真正回归到一个初学者,一个职业工匠的位置去思考”。

 

部分制作道具和零件。


演员们在一块薄如毛毡的红地毯充当的舞台上,两两搭配,排练着新的木偶剧桥段。


来源原创  ELLEDECO家居廊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頻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