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画册设计中如何展现立体之美
书是平面的,也是立体的。现代书籍的装帧设计已经突破平面,走向立体。一些造型奇特、用材新颖的“另类”书籍纷纷在我们生活周围亮相,给我们的装帧领域吹进了一股清新时尚的风。书的立体形态就象一个人的身段,有重量,有触感,具有强烈的特征性和直观性。我们可以用眼睛去感悟、用双手去触摸书的立体之美。
一、 开本
书籍的开本也是一种语言。作为最外在的形式,开本仿佛是一本书对读者传达的第一句话。恰当开本的设计能带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而且还能体现出这本书的实用目的和艺术个性。比如,小开本表现了设计者对读者衣袋书包空间的体贴,大开本为读者的藏籍和礼品增添几分高雅和气派;窄开本的书显得俏,宽开本给人驰骋纵横之感,标准化的开本则显得四平八稳。东京地铁里的一大景观就是众多的日本人都在埋头读书,读得最多的,就是口袋书,日本人称之为“文库书”。每本书只有 10公分×15公分,男人的口袋、女人的手袋,都可以绰绰有余地装下。口袋书的好处不光是尺寸的便携,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是价廉,更多的人都能买得起。小有小的方便,大有大的气派。开本除了大小之外,还有形状区分。平常的书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偶然三角形或圆形等异形开本的书也会很有个性。一本关于陶瓷艺术的册子,书页的形状采取不规则的椭圆形,体现了陶瓷圆润的特性;每一页形状都不相同,恰好传达了陶瓷制作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书的内容和形式结合得非常完美。靠另类的外型吸引眼球,看上去好象是一本完整的书被斜着切掉一块,总有些让人浮想联翩,希望去找到它的另一半。这种类型的书偶尔为之,很有创意,但千万不可以滥用。
二、材质
现代书籍装帧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材料化,用于书籍装帧的材料不仅有纸材,还有塑料、金属、木材、织物、皮革等。各种材料的质感、色彩、肌理能表现不同的个性和特点。
我看到一则有关新闻,说最近有一家企业推出了一系列“浴室读书用塑料制书”。这些书如被水沾湿也不会撕破,页面不会黏上。这是一个很好的创意,塑料的特性和浴室书的要求不谋而合。其实这种从功能出发选择材质的范例很多。比如婴幼儿用的布书,全部由各色布手工制成,内页图画都是具有立体效果的布画,图形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婴幼儿喜欢撕扯书页,对书的信息量要求不大,但对安全性要求很严。布做的书耐撕扯,柔软而安全,视觉效果好,宝宝翻看也方便。书籍装帧的材质选择还可以从书的内容出发。比如《水浒传》,《水浒传》的函盒采用木头做成古代囚犯的枷锁形式,把书名和作者名字印成封条式样,巧妙地暗示了故事的一些情节内容,形式与内容非常贴切,木质函盒还可以很好的收藏书籍。材质运用得好,可以无声地向人们传达书籍的内涵。不同的材质能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和触觉感受:毛皮的柔软、温暖、女性气息浓;金属的坚硬、冰凉、时代感强;布的朴实、温馨、怀旧;木头的中性、古朴、沉稳。好好的理解材质利用材质,往往能为我们的设计锦上添花。冯骥才的《灰空间》一书,设计师设计得非常简洁,没有任何插图,只有左下角书名和作者签名,但是此书给人的感觉却很厚重并且高档。其关键就在封面所用的有肌理的艺术纸张上,感觉空灵却不单薄。试想大片的留白空间,如果运用在普通的铜版纸上,效果一定大打折扣。
三、书脊与书口
书是个六面体,封面封底的展示面积最大,是装帧设计的重点,其它面的面积比较小,又在侧面,常常容易被忽视。但是从书的立体形态的完整性来看,侧面却是不可以缺少的组成部分。在书柜有限的陈列空间里,书脊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封面。《中国现代陶瓷艺术》丛书由一套五本组成,五本函盒按顺序并列放在一起时,书脊图案组成一个完整的陶瓷瓶,使人一看就知道书的内容,放在书柜里也非常好看。每一本书脊上的部分陶瓷图案形成本书各卷的识别标记,此标记也渗透于扉页、文字页、隔页、版权页中,真正做到了表里一致。书脊的设计现在已经慢慢开始被重视,书口被利用起来的却很少。《梅兰芳全传》一书可以说是书口设计的经典之作。该书利用特殊的印刷工艺使书口朝左右不同方向弯曲时,分别呈现梅兰芳的生活照和戏剧照,巧妙地反映了梅兰芳戏剧舞台和人生舞台两部分。书口虽然展示面小,却是大有文章可做。我见过一本乐谱书,每页书的外侧边都被刻意裁剪成不规则的齿状,象被撕过一样,有一种作旧的感觉。参差的边线和书内跳动的音符相呼应,显得生动而和谐。周到、个性的书脊和书口设计能为书添彩,而且无论如何放置,都能展示书籍的内涵。
四、 空间感、层次感
立体区别于平面的魅力就在空间感和层次感上。现代书籍常用的塑造空间感、层次感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挖切。
书籍装帧不管封面外壳用什么材质,内页通常还是以纸张为主。纸张是平面的东西,只有通过堆叠挖切才能变成立体的。巧妙地利用纸张的这一特性,可以给原本平淡无奇的书带来一些新奇的视角。对书籍封面开窗挖孔来产生空间层次感已经是很常见的手法了,现在有一些书籍在内页也做起了文章。图8是一本介绍玩具的书,外表看起来和普通书没有两样,打开后却是另有一番天地,内页通过对一定厚度的纸张进行挖切,嵌入了一把玩具手枪。在这里,书是玩具手枪的包装,而玩具手枪又丰富了书的内容,拿掉枪后,枪型的洞槽依然使书显得与众不同,空间感极强。同样是挖切,又是完全不同的感觉。它在单张页面上开窗,翻动时透出底下页面的颜色和图形,使单一的平面上又生出了一个层次。第六届全国书籍装帧金奖作品《小红人的故事》也是采取的这个方法,直接在红色封面上剪刻出小红人,虽然衬在同样是红色的底纸上,因为空间层次的关系,小红人依然显得非常突出,体现着丰厚的民间文化色彩。
2、叠加。
通过附加另外的东西而使书籍突破平面感,加强立体化。比如有的书籍仿清代服装效果,用实物盘扣来固定函盒;有的书籍用夸张而突出的金属螺钉来装订;有的书籍在厚纸板制的封面上用另外的材质如皮革或金属镶嵌等,这些都属于叠加的办法,目的是使平面化的封面产生立体的效果。我还看到一个范例,是在内页添加粘贴一个可以折叠压平的纸制结构,合上页面,看不出什么特别,打开被粘贴的那页,由于结构牵扯,里面预先粘好的一个纸制笔筒瞬间跃于纸上,很意外且很有趣味性,让人不得不为设计者的创新赞叹。
3、肌理化。
肌理化是一种可以触摸得到的立体形态。因为装帧材料的可塑性,我们常常可以在一定的空间内,制造某种肌理化效果。模压成型或雕刻等都是肌理化的常用手法。我们见得最多的就是印刷工艺中的击凸。击凸主要是对纸材,而金属的封面往往要模压成型或者腐蚀雕刻等,木质的多用雕刻形式。《朱熹榜书千字文》,这是吕敬人先生的装帧设计作品。封函将一千字反雕在桐木板上,仿宋代印刷的木雕版,然后以皮带串连,如意木扣合,构成了造型别致的书籍形态。
不管用何种方式来体现书的立体形态,万变不离其宗,“体现书籍的内涵”始终应是书籍设计最重要的原则,不能为设计而设计、为出新而出新。书作为一种文化产品,终究是要用来读的。所以书籍装帧的形式一定要服从内容,这就如同建筑房屋,不论外观如何,首先要具有房屋的功能性。书籍设计要为内容服务才有表现力,脱离了书的内容,设计也就失去了意义。只有内容和形式统一、审美和功能统一的书才是最美的书。
(责任编辑: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