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设计师张建民走的是一条科班出身设计师的标准道路,设计生涯却一波三折。在创业的最初10年里,他曾迫于工业设计市场不景气,两次转型平面设计,以积累资金重回本行。他一直处于基本维持公司运转的阶段,直到2003年接手深圳地铁导示系统设计,才获得了事业的突破口。他用工业设计的思维方式介入导示领域。即将全线开通使用的深圳地铁3号线会以怎样的艺术气质示人?国内最大的地下火车站福田交通枢纽怎样实现井然有序?导示系统设计师张建民向记者详细解析——

 

 色彩导示国内最大地下火车站

  福田交通枢位于深圳市中心地下,这个庞大工程的导示系统设计正是由张建民担任总裁的中世纵横设计负责。张建民坦言,福田交通枢纽导示系统设计难度比较大,这里日均可换乘35万人次,27万平方米相当192个足球场面积大小的地下火车站拥有32个出口,而地铁、高铁、出租车、公交车等通道交错对接。如此错综复杂的空间,很容易让行人摸不着方向,因此科学的导示系统非常重要,它能让所有的交通信息迅速、快捷、简单、明了,快速有序地疏散人群。

  “我们采用的方法是不断做减法。把复杂的信息简单化。比如坐火车的人,通过设计让他不用接收地铁的信息。在色彩上进行不断强化。蓝色代表火车,灰色代表地铁,标识是根据人的行走习惯溜边放。如果你要去坐火车,在标识的指引下不断往里走,看到的蓝色会越来越多,越来越突出。用这种方式强化人们意识的正确性。其次,是把次要信息从主要信息中剥离,比如洗手间、购物场所、餐厅等公共服务信息与主要路牌信息做形式上的分离。不是一次性把所有信息都给行人,以避免混乱。除了静态的标示牌,还会配上动态的LED屏幕,告知此刻不同出口的情况。”张建民说,导示系统在经过人性化的设计后,也变得善解人意,就这样成了空间的说明书。

  深圳地铁导示成人生转折

  张建民因为导示设计而得名,而他的专业其实是工业设计。

  2003年,张建民才开始涉足导示系统设计。他为深圳地铁做的标识系统采用了开创性的设计,不同站点采用不同设计风格。最突出的就是在地铁座椅上变换花样:科学馆站采用电脑键盘造型,大剧院站的座椅则是黑白相间的钢琴琴键。一站一景的设计特色,曾让外国游客在深圳本地论坛上热议了好一阵。

  深圳地铁项目让张建民在导向标识设计领域异军突起。广州地铁前来取经,邀请他为广州地铁做导示系统修改方案。随后这些年,张建民陆续中标了成都、武汉、无锡、东莞等城市地铁项目的导向标识系统设计。香港亚洲博览馆、北京2008年奥运主场馆——鸟巢标识系统项目、天津奥体中心、北京南站、上海世博会等大型项目也先后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我一直用工业设计的方法在做导示系统设计。注重人以及人的需求,好用比好看更重要。”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张建民摸索出了自己独有的一套导示设计标准。

  公共设施设计 代表城市气质

  日本做过一个研究表明,一个成功的导示系统不仅可以把问题说明白,还可以提高30%以上的社会效率。“在导示设计上,国外有开设专业,而国内没有。”张建民说。他去过布鲁塞尔、东京等城市,看到当地的路牌、公交车站会被游客当成景观拍下来。“这些东西散落在城市里,代表的是这个城市的形象和气质。”

  然而,导示设计一直被人们误认为很简单。张建民说,实际上,导示系统的范围很广,路灯、电话亭、候车厅、站牌、垃圾桶、井盖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设施都属于此。“可是,在国内这些内容几乎没有设计的痕迹。为什么人们有时会说这些公共设施不好用?就是缺少了设计。”他不无遗憾地说。他把一个城市比作一个人。“建筑就是人本身,外部装修是着装,而导示系统就是起画龙点睛作用的首饰。只是中国的城市对导示的认识还停留在搪瓷钢板、烤漆的蓝牌子等简单层面上。这是对城市景观的破坏。”

  他认为,深圳作为全球“设计之都”,更需要用门户设计来凸显城市的现代气质和艺术气息,设计师的参与必不可少,要多给他们参与的机会与空间。

  艺术元素扮靓深圳地铁

  让人欣喜的是,城市总在一点点的改变。 即将全线投入使用的地铁3号线加入了很多艺术元素。皮影、水墨、都市连环画、浮雕都以喷绘方式点缀在了地铁里的柱子、墙体、座椅、灯箱广告上。3号线30个站点,也是一站一设计,根据本站点的地理文化特色而设计。可以看到,购物公园站搭配着摩登女郎的现代漫画,而历史悠久的老街站则用皮影形式描画着正在织布的妇女。

  整条3号线的导示系统设计和艺术装饰以及列车车身都是由张建民的团队完成的。“艺术元素点缀和装扮地铁,这是深圳开始定位城市艺术气质的开始。”张建民说。3号线的列车也别具一格,是用动感的运动员形象错落有致喷绘出色彩鲜亮的大运专列。整条3号线彰显了深圳的青春朝气,迎接世界友人。

张建民

  张建民,生长在青海西宁,大学求学西安,就读西北轻工业大学工业设计专业,1994年毕业后就到深圳创业,成立了自己的设计公司。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理事、深圳市设计联合会副主席、深圳工业设计行业协会副会长。曾在2005年获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提名、2008获广东省十大青年设计师称号。目前是陕西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和广东工业设计学院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