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
16
16
没有传统或不尊重传统,就无法建立起创新的平台
阅读数: 137
“任何创造都基于前人的经验之上,只有充分了解历史,理解传统,才能创造未来。”
海兰:在平面设计中,您认为传统是什么?
沈浩鹏:就平面设计专业而言,传统便是图形、字体、色彩、编排,甚或是制作手段的优良经验。这些经验基本支撑起作为一个专业平面设计的审美和专业水准。这种传统跨越了国家和民族,是纯粹设计意义上的,是由设计历史的发展积淀而成的。这些传统如何运用,道理上讲,我们在学校内就应学到,然而事实上,目前国内的专业院校,却无法完成这样的一种基础任务,即设计传统的读解和延承。
另外一种传统,则是作为一个独立设计师所要思考和面对的即本民族的审美传统。这种传统来自民族历史文化中的精髓部分,包含了书、画、建筑、装饰、民间艺术等等。
海兰:您认为平面设计中传统和创新各自的位置是什么?
沈浩鹏:传统和创新并不矛盾,重视传统,并使其中的精神内涵以现代人的方式将之呈现和升华,也就成了具有创新的意义,即便是在地球同一化盛行的今天,每个民族都无法轻易改变其千万年来所形成的生活方式,语言样式,审美倾向。于是如何将这些优秀的传统与现今国际的审美相适应。这就是设计师所要考虑的。也只有立足在本民族独特的文化历史的基石上来创造的新的审美趣味,才会更具个性,更具风格。因此,没有传统或不尊重传统,就无法建立起创新的平台。
海兰:您认为在目前市场上的空间设计主要走的是什么路线?
沈浩鹏:由于我们的空间设计起步发展得比较晚,因此大部分的设计还是以借鉴或者模仿为主,尽管也有一些设计师开始审视本土的文化,并将其运用在自己的作品中,但相对而言,成功的还在少数。亦有一些设计师在一定的层面上取得了知名度,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许多作品的完整性不够,细节上缺乏解决能力,尤其是缺乏一种个性和气质。也因此,市场上的空间设计师走的路线很难概括,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从国际的角度来看,空间设计中(除了解决空间功能外)使用图形元素的倾向越来越多,当然,其中的优劣要看设计师对图形与空间关系的控制能力。
海兰:您认为商业空间设计中的传统是什么,它有怎样的一个发展趋势?
沈浩鹏: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任何所谓的传统设计的运用都要视对象的属性而定,不能盲目应用,当一个设计师能将一种传统的元素或东方的文化,化作一种气息呈现在空间之中,而不是生硬的表现的话,那么对待任何一种空间属性,都会游刃有余。其间更要重视所在区域的人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审美趋向等传统性,如何融合与空间的设计之中。当成熟的设计师越来越多,也渐渐开始摆脱利润和尊严的烦恼之后,开始重新认识自身的设计价值,或者开始关注个性风格之时,那么我们就有理由可以预期一个美好的发展未来。
海兰:您认为平面设计界目前利用传统元素有什么值得警惕的吗?
沈浩鹏:这个问题问得好!现在有种倾向,就是不加消化地使用传统元素,拿来后不管其合适与否直接置入,最多也就是在色彩和构图上进行简单的处理。如此传统元素变成了装饰物,于是,这种牵强的做法,使得作品显得不伦不类。记得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台湾的设计作品就是这样,在当时,大陆改革开放不久,我们的注意力全都放在了欧美的先进设计上,突然看到台湾设计中传统元素的表现,感到十分亲切,也使得大陆的设计师突然意识到在设计之中,中国传统元素及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如果要使自己的作品更为个性,更为中国一些,那么对传统元素的发掘利用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直至今天,我们回过头来审视台湾当时的设计,其实在传统元素的运用上也是十分初浅的,而且再也没有深入发展过。在传统元素的运用上,日本是一个非常突出而又鲜明的例子,无论是再怎么现代的设计,日本设计师总能营造出一种特有的日本气质,即日本传统文化的精神和独特审美意识的体现。这很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毕竟日本的文化之根源自中国。
海兰:您认为国外的平面设计是否会冲击国内的平面设计界?目前我国平面设计的发展趋势如何?
沈浩鹏:越来越多的国外平面设计师正在进入中国,有许多还开设了自己的设计公司,同时也有港台地区的设计师在内地谋求发展。当然这对于尚未十分成熟的国内平面设计界会受到一些压力,一种竞争的压力,但就目前而言,还没有十分优秀的国外的设计师来国内设立公司,有些只是代办而已,所以在专业上不能够形成一定的压迫性力量,现在的国外设计师也往往服务于在华的外资企业,因为他们在观念上的沟通较为容易。毕竟,许多的产品设计必须要本土化,在这一点上,国内的设计师还是占有很大的便宜。另一方面,国外的新的平面设计风格,比如新唯美(或新装饰)主义正愈演愈烈。当然,国内的平面设计无法避免地会受到影响,因为这种影响不仅仅来自于平面设计,室内装饰、时装设计、建筑设计、家具设计、产品设计都会影响到平面设计的。尤其是年轻的设计师,会在更大的程度上受到影响,相对而言,成熟的设计师则会较为冷静地有选择地运用这些新的设计风格。但我以为,这种新的设计风格的冲击是有必要的,让我们可以更充分地吸收到最新最有益的设计观念。在越来越国际化的今天,我们不可能完全置身度外。这些新的观念也正好给我们提供一种机会或者说是课题,如何将传统元素融合进这样的新观念之中。这是我所希望看到的发展趋势!除此之外,我真的无法预测!
“建筑、环境、人文、生活习性,这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设计师是这种和谐的缔造者,反之,就成了破坏者。”
海兰:您所做过的设计项目中,您认为对传统文化理解比较好的有哪些?是怎样的设计思路?
沈浩鹏:其实在我所做的一些设计项目中,只要是我认为合适,就会去挖掘一些中国传统的元素,经过提炼、打磨融入作品之中,反之,如果不合适,绝对不会将这种元素强加进去。设计,尤其是图形设计很难也不允许用一种单一的程式化的风格去套用一切。尽管貌似有极强的个人风格,但肯定其中有许多设计运用是不合适的。比如,在我所设计的上海美术馆、上海海洋水族馆等形象设计上均采用了用书法线条作为表现手段,让人一眼就能感觉其中西文化相容的场馆属性。而在上海大剧院等形象设计上,我就不能继续使用这种手段,因为它是主要表演西方音乐艺术的场所。在设计概念形成之初,你必须寻找出一种典型的图形语言,这样才会让人在短时间内理解和认同你想要说的意思。
在创作《苏州印象》海报时,我主要对人们十分熟悉的苏州建筑环境形态进行提炼、创作出十分浓郁的苏州地域文化特征。再比如“上海年代”的形象及空间设计,主要将上海特点的图形进行整合,同时也加入了一些当下的设计理念,使其符合上海城市那种中西方文化兼容并蓄以及对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强的城市特征。毕竟“上海年代”是一个以上海本地菜系见长的饭店。在一些书籍、样本设计上,我也基本遵循这样的设计思路,使其沉淀之后的深层文化气息跃然纸面。这种想法甚至运用到一些私人的住宅空间及庭园设计中。
海兰:您认为在对待传统的态度方面,国外和国内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沈浩鹏:我觉得很难说有什么不同,区别在于设计师对传统及设计的理解深度和角度不同而已,我们国家的设计还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地位,因为,大部分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消化及追赶世界近一百年来的发展设计成果,因此,对自身传统的重视还没到十分认真程度。尤其明显的是体现在建筑上,大部分国内设计师还在追随现代主义甚或是将古典外衣穿在现代的内部空间之外手法。对于真正的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却提不起精神,最多也仅仅作为装饰,当然如果将优秀的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功能、形态,内涵赋于现代意义,还是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去实践、探索、研究的。
千百年来,中国江南的建筑表象特征,就是黑瓦白墙,这完全符合江南的地理环境、多变的气候、植被的色彩以及与房屋之间的关系。就如中国人画中国水墨画一般,是如此地富有诗意。这20年来,我们发现有太多不合适的建筑矗立在这块富有诗意的土地上。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将欧美日照充沛地区的建筑移植到我们这块烟雨蒙蒙而又四季分明的土地上。
再比如,Loft的室内空间被滥用到了一种无以复加的地步,在国外是一些经济拮据的艺术家迫不得以的选择,才栖身于仓库之中,而后进行了一些有价值的改造。这在西方很难成为主流,但却在我们这里成为了时尚,也许破旧永远替代不了真正意义上的美感,更替代不了时尚,对比只是一种初级的设计表现手段。仓库永远也突破不了仓库自身的价值。即便突破成功,也属于那些具有非凡创造力的少数设计师。
建筑、环境、人文、生活习性,这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设计师是这种和谐的缔造者,反之,就成了破坏者。在很多地区,那些备受推崇的国际建筑大师受到利益的驱动,也加入到破坏者行列之中,不由得让人感到悲哀,而且受害的都是我们自己。这是一个没有美丑标准的可怕年代。只要你有炒作的能力,麻雀也可以叫做凤凰。一个炒作的年代很难出现真正有价值的文化和艺术。
海兰:设计是讲究创意的行业,利用传统元素会受到束缚吗?
沈浩鹏:我想这不应该受到束缚,任何创造都基于前人的经验之上,只有充分了解历史,理解传统,才能创造未来。很难想像一个不懂历史和传统的设计师会走多远?
海兰:设计界中,有传统元素特别风靡的时期吗?请问是什么原因?
沈浩鹏:只可能存在于假想之中,也许当一个民族情感浓烈到一定的程度,同时又意识到对历史经验的严重匮乏,甚至是带有过度的民族自恋情结时才会出现风靡的情况,我们现在处于一个开放的时期,任何好的观点、经验都有助于我们成长。只是更期望做出富有个性特点的原创性设计作品。
海兰:在平面设计中,您认为传统是什么?
沈浩鹏:就平面设计专业而言,传统便是图形、字体、色彩、编排,甚或是制作手段的优良经验。这些经验基本支撑起作为一个专业平面设计的审美和专业水准。这种传统跨越了国家和民族,是纯粹设计意义上的,是由设计历史的发展积淀而成的。这些传统如何运用,道理上讲,我们在学校内就应学到,然而事实上,目前国内的专业院校,却无法完成这样的一种基础任务,即设计传统的读解和延承。
另外一种传统,则是作为一个独立设计师所要思考和面对的即本民族的审美传统。这种传统来自民族历史文化中的精髓部分,包含了书、画、建筑、装饰、民间艺术等等。
海兰:您认为平面设计中传统和创新各自的位置是什么?
沈浩鹏:传统和创新并不矛盾,重视传统,并使其中的精神内涵以现代人的方式将之呈现和升华,也就成了具有创新的意义,即便是在地球同一化盛行的今天,每个民族都无法轻易改变其千万年来所形成的生活方式,语言样式,审美倾向。于是如何将这些优秀的传统与现今国际的审美相适应。这就是设计师所要考虑的。也只有立足在本民族独特的文化历史的基石上来创造的新的审美趣味,才会更具个性,更具风格。因此,没有传统或不尊重传统,就无法建立起创新的平台。
海兰:您认为在目前市场上的空间设计主要走的是什么路线?
沈浩鹏:由于我们的空间设计起步发展得比较晚,因此大部分的设计还是以借鉴或者模仿为主,尽管也有一些设计师开始审视本土的文化,并将其运用在自己的作品中,但相对而言,成功的还在少数。亦有一些设计师在一定的层面上取得了知名度,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许多作品的完整性不够,细节上缺乏解决能力,尤其是缺乏一种个性和气质。也因此,市场上的空间设计师走的路线很难概括,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从国际的角度来看,空间设计中(除了解决空间功能外)使用图形元素的倾向越来越多,当然,其中的优劣要看设计师对图形与空间关系的控制能力。
海兰:您认为商业空间设计中的传统是什么,它有怎样的一个发展趋势?
沈浩鹏: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任何所谓的传统设计的运用都要视对象的属性而定,不能盲目应用,当一个设计师能将一种传统的元素或东方的文化,化作一种气息呈现在空间之中,而不是生硬的表现的话,那么对待任何一种空间属性,都会游刃有余。其间更要重视所在区域的人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审美趋向等传统性,如何融合与空间的设计之中。当成熟的设计师越来越多,也渐渐开始摆脱利润和尊严的烦恼之后,开始重新认识自身的设计价值,或者开始关注个性风格之时,那么我们就有理由可以预期一个美好的发展未来。
海兰:您认为平面设计界目前利用传统元素有什么值得警惕的吗?
沈浩鹏:这个问题问得好!现在有种倾向,就是不加消化地使用传统元素,拿来后不管其合适与否直接置入,最多也就是在色彩和构图上进行简单的处理。如此传统元素变成了装饰物,于是,这种牵强的做法,使得作品显得不伦不类。记得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台湾的设计作品就是这样,在当时,大陆改革开放不久,我们的注意力全都放在了欧美的先进设计上,突然看到台湾设计中传统元素的表现,感到十分亲切,也使得大陆的设计师突然意识到在设计之中,中国传统元素及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如果要使自己的作品更为个性,更为中国一些,那么对传统元素的发掘利用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直至今天,我们回过头来审视台湾当时的设计,其实在传统元素的运用上也是十分初浅的,而且再也没有深入发展过。在传统元素的运用上,日本是一个非常突出而又鲜明的例子,无论是再怎么现代的设计,日本设计师总能营造出一种特有的日本气质,即日本传统文化的精神和独特审美意识的体现。这很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毕竟日本的文化之根源自中国。
海兰:您认为国外的平面设计是否会冲击国内的平面设计界?目前我国平面设计的发展趋势如何?
沈浩鹏:越来越多的国外平面设计师正在进入中国,有许多还开设了自己的设计公司,同时也有港台地区的设计师在内地谋求发展。当然这对于尚未十分成熟的国内平面设计界会受到一些压力,一种竞争的压力,但就目前而言,还没有十分优秀的国外的设计师来国内设立公司,有些只是代办而已,所以在专业上不能够形成一定的压迫性力量,现在的国外设计师也往往服务于在华的外资企业,因为他们在观念上的沟通较为容易。毕竟,许多的产品设计必须要本土化,在这一点上,国内的设计师还是占有很大的便宜。另一方面,国外的新的平面设计风格,比如新唯美(或新装饰)主义正愈演愈烈。当然,国内的平面设计无法避免地会受到影响,因为这种影响不仅仅来自于平面设计,室内装饰、时装设计、建筑设计、家具设计、产品设计都会影响到平面设计的。尤其是年轻的设计师,会在更大的程度上受到影响,相对而言,成熟的设计师则会较为冷静地有选择地运用这些新的设计风格。但我以为,这种新的设计风格的冲击是有必要的,让我们可以更充分地吸收到最新最有益的设计观念。在越来越国际化的今天,我们不可能完全置身度外。这些新的观念也正好给我们提供一种机会或者说是课题,如何将传统元素融合进这样的新观念之中。这是我所希望看到的发展趋势!除此之外,我真的无法预测!
“建筑、环境、人文、生活习性,这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设计师是这种和谐的缔造者,反之,就成了破坏者。”
海兰:您所做过的设计项目中,您认为对传统文化理解比较好的有哪些?是怎样的设计思路?
沈浩鹏:其实在我所做的一些设计项目中,只要是我认为合适,就会去挖掘一些中国传统的元素,经过提炼、打磨融入作品之中,反之,如果不合适,绝对不会将这种元素强加进去。设计,尤其是图形设计很难也不允许用一种单一的程式化的风格去套用一切。尽管貌似有极强的个人风格,但肯定其中有许多设计运用是不合适的。比如,在我所设计的上海美术馆、上海海洋水族馆等形象设计上均采用了用书法线条作为表现手段,让人一眼就能感觉其中西文化相容的场馆属性。而在上海大剧院等形象设计上,我就不能继续使用这种手段,因为它是主要表演西方音乐艺术的场所。在设计概念形成之初,你必须寻找出一种典型的图形语言,这样才会让人在短时间内理解和认同你想要说的意思。
在创作《苏州印象》海报时,我主要对人们十分熟悉的苏州建筑环境形态进行提炼、创作出十分浓郁的苏州地域文化特征。再比如“上海年代”的形象及空间设计,主要将上海特点的图形进行整合,同时也加入了一些当下的设计理念,使其符合上海城市那种中西方文化兼容并蓄以及对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强的城市特征。毕竟“上海年代”是一个以上海本地菜系见长的饭店。在一些书籍、样本设计上,我也基本遵循这样的设计思路,使其沉淀之后的深层文化气息跃然纸面。这种想法甚至运用到一些私人的住宅空间及庭园设计中。
海兰:您认为在对待传统的态度方面,国外和国内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沈浩鹏:我觉得很难说有什么不同,区别在于设计师对传统及设计的理解深度和角度不同而已,我们国家的设计还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地位,因为,大部分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消化及追赶世界近一百年来的发展设计成果,因此,对自身传统的重视还没到十分认真程度。尤其明显的是体现在建筑上,大部分国内设计师还在追随现代主义甚或是将古典外衣穿在现代的内部空间之外手法。对于真正的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却提不起精神,最多也仅仅作为装饰,当然如果将优秀的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功能、形态,内涵赋于现代意义,还是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去实践、探索、研究的。
千百年来,中国江南的建筑表象特征,就是黑瓦白墙,这完全符合江南的地理环境、多变的气候、植被的色彩以及与房屋之间的关系。就如中国人画中国水墨画一般,是如此地富有诗意。这20年来,我们发现有太多不合适的建筑矗立在这块富有诗意的土地上。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将欧美日照充沛地区的建筑移植到我们这块烟雨蒙蒙而又四季分明的土地上。
再比如,Loft的室内空间被滥用到了一种无以复加的地步,在国外是一些经济拮据的艺术家迫不得以的选择,才栖身于仓库之中,而后进行了一些有价值的改造。这在西方很难成为主流,但却在我们这里成为了时尚,也许破旧永远替代不了真正意义上的美感,更替代不了时尚,对比只是一种初级的设计表现手段。仓库永远也突破不了仓库自身的价值。即便突破成功,也属于那些具有非凡创造力的少数设计师。
建筑、环境、人文、生活习性,这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设计师是这种和谐的缔造者,反之,就成了破坏者。在很多地区,那些备受推崇的国际建筑大师受到利益的驱动,也加入到破坏者行列之中,不由得让人感到悲哀,而且受害的都是我们自己。这是一个没有美丑标准的可怕年代。只要你有炒作的能力,麻雀也可以叫做凤凰。一个炒作的年代很难出现真正有价值的文化和艺术。
海兰:设计是讲究创意的行业,利用传统元素会受到束缚吗?
沈浩鹏:我想这不应该受到束缚,任何创造都基于前人的经验之上,只有充分了解历史,理解传统,才能创造未来。很难想像一个不懂历史和传统的设计师会走多远?
海兰:设计界中,有传统元素特别风靡的时期吗?请问是什么原因?
沈浩鹏:只可能存在于假想之中,也许当一个民族情感浓烈到一定的程度,同时又意识到对历史经验的严重匮乏,甚至是带有过度的民族自恋情结时才会出现风靡的情况,我们现在处于一个开放的时期,任何好的观点、经验都有助于我们成长。只是更期望做出富有个性特点的原创性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