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
16
16
20世纪最著名的50名设计师[三]
阅读数: 188
厄尔(Harley Earl,1893-1969)
美国商业性设计的代表人物,世界上第一个专职汽车设计师。大学学习工业技术与设计。1926年被通用公司董事长斯隆看中,成为通用公司造型设计师。1940年出任通用公司副总裁,通用汽车公司艺术与色彩部主任,负责汽车外型设计,设计风格奔放、富于创新,开创了战后汽车设计中的高尾鳍风格。他对汽车设计的影响力达到了无人企及的地步,而通用汽车公司的设计部门也成为了当时世界最大的设计中心。他在通用汽车公司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与总裁斯隆一起创造了汽车设计的新模型;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按照他们的主张,在设计新的汽车式样的时候,必须有计划地考虑以后几年不断更换部分设计,基本造成一种制度,使汽车的式样最少每两年一小变,三到四年一大变,造成有计划的样式老化,促使消费者为追求新式样,而放弃旧式样的积极市场,使企业获得巨大的利益。尽管这种设计体系不被设计界推崇,并不断遭到环境保护主义者的抨击,却已经从三十年代开始在美国的工业界生根,同时也影响到世界各国,现在似乎没有可能把厄尔创造的这种体系推翻。厄尔是一位一直有争议,却影响巨大的工业设计师,他创造了大量品味不是很高,却具有巨大经济效益的作品。
兰德(Paul Rand,1914-1996)
兰德作为当今美国乃至世界上最杰出的图形设计师、思想家及设计教育家之一,其先导地位和作用是勿庸争辩的。兰德1929-1932年就学于纽约普拉特设计学院。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在视觉设计方面的建树和前卫精神对整个图形设计领域而言,影响巨大而深远。兰德穷其一生的追求,将20世纪上半叶由包豪斯倡导的现代艺术及设计理想和美学原则,切实应用到为商业服务的实用美术中来。兰德的设计实践领域极广,包括广告、杂志的艺术设计、书籍装帧及插图、字体设计、包装设计等。他曾在普拉特设计学院、库柏设计学院、耶鲁大学等著名院校任图形设计教授,多次获得各种由专业组织颁发的大奖,包括数枚纽约艺术家协会金奖。他还被授予英国荣誉皇家设计师头衔。他曾受聘为许多美国著名大公司的设计师或设计顾问,其中包括美国广播公司、IBM公司、西屋电器公司等。他为这些公司所设计的企业标志,已成了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
贝聿铭(Pei Ieoh Ming ,1917- )
贝聿铭生于中国广州,1935年加入美国籍,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贝聿铭的作品没有华丽奇特的外表,他以构思严密、设计精心、手法完全著称于世。建筑界人士普遍认为贝聿铭的建筑设计有三个特色:一是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化,二是空间处理独具匠心,三是建筑材料考究和建筑内部设计精巧。他在设计中既引入了许多中华传统建筑的符号,又使用现代建筑的材料和结构。贝聿铭一生作品丰富,每每新作出世,总是能得众人的瞩目。代表作有波士顿基督教科学教会中心、康乃尔大学赫伯特约翰逊艺术博物馆、国家美术馆东馆、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北京香山饭店、香港中国银行等。这些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高超的建筑作品在美国建筑界引起轰动。美国建筑界宣布1979年是「贝聿铭年」。1988年设计的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的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他所获得的重要奖项包括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院金奖和1983年第五届普里茨克建筑奖,被世人美誉为现代主义的泰斗,为华人在现代设计界争得一席之地。
盖里(Frank Gehry , 1947- )
盖里是解构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生于加拿大多伦多,美国南加州大学建筑学学士,哈佛大学城市规划硕士。1962年成立盖里建筑事务所,逐步在自己的建筑设计中溶入解构主义的哲学观点。他的代表作有巴黎的美国中心,瑞士巴塞尔的维斯塔公司总部,洛杉矶的迪斯尼音乐中心,巴塞罗那的奥林匹亚村,明尼苏达大学艺术博物馆等等。他1997年设计的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艺术博物馆,被称为世界上最有意义、最美丽的博物馆。盖里1989年获建筑界最高大奖--普利茨克建筑设计奖。
盖里的设计基本采用解构的方式,即把完整的现代主义,结构主义建筑整体破碎处理,然后重新组合,形成破碎的空间和形态。他认为基本部件本身就具表现的特征,完整性不在于建筑本身总体风格的统一,而在于部件充分的表达。他追求建筑的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并主张尽量缩小建筑与艺术之间的鸿沟。在他的设计中可见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杜尚的达达主义、马格利特的超现实主义等成份。
索特萨斯 (Ettore Sottsass, 1917- )
索特萨斯出生于奥地利的一个建筑师之家。1935-1939年在都灵(Turin )接受建筑学教育.擅长建筑、室内、家具、展示与装饰等设计。1947年在米兰独立开设设计事务所。1958年起为奥利维蒂公司设计了大量的电动打字机、计算机及其他办公机器。从1960年代后期起,他的设计从严格的功能主义转变到了更为人性化和更加色彩斑烂的设计,并强调设计的环境效应。1980年代他和7位设计师在米兰组成孟菲斯设计师集团。孟菲斯反对一切固有观念,反对将生活铸成固定模式,开创了一种无视一切模式和突破所有清规戒律的开放性设计思想,随后孟菲斯迅速发展成为国际性设计集团。索特萨斯认为,设计就是设计一种生活方式,因而设计没有确定性,只有可能性。他认为设计不仅要按当代条件有效思考,还应采取某种不受时间限制的永久性方式。他反对一切唯功能论、包括包豪斯精神及形而上学的理性化、非个人化的设计教条。功能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生命的发展的,它是产品与生活之间一种可能的关系。他力图通过产品的再设计,寻找通往个人自我发展的道路。
戈地(Antoni Gaudi, 1852-1926)
戈地是西班牙最有名的建筑师之一,也是加泰罗尼亚建筑史上最负国际声誉的人物。这种盛名是基于他将传统与现代融为一体的能力、他技术手法的大胆创新以及他对明艳,风格独特和富有创造性的装饰品的使用。戈地生于流斯的一个铜匠家庭中,十七岁时到巴塞罗那学习建筑。这座城市成为他盛年时的活动中心,在这里发展了他自己的主要风格。戈地对于所谓风格的单纯从来没有兴趣,他的设计充满了各种风格的折衷处理,对于他来说,所有他喜欢的过去的风格都是可能借鉴的源泉。因为对于哥特式风格的情有独钟,他前期的作品大部分都有哥特式风格的明显特征。从中年开始,戈地逐渐摆脱了单纯哥特式风格的影响,开始逐步走出了自己的风格道路,他的新风格具有有机的特征,同时又具有神秘的,传奇的色彩,不少装饰图案都有很强烈象征性。1904-1910年间,他设计了巴塞罗那的巴特罗公寓和米拉公寓,极具浪漫的塑性艺术特色,标志着他的个人风格的形成。戈地设计的神圣家族大教堂成了巴塞罗那市的标志性建筑。
刘思维 (Tony lu,1986- )
刘思维生于中国上海,年轻时随家人移居美国。并在美国修完设计课程,年仅20岁的他主要精力放于平面制作与影象处理。刘思维的作品也没有过多华丽的外表,巧妙的构思与纯熟的技法使作品发挥的淋漓尽致,平面设计界人士普遍认为这个年轻人的创作手法有:一,所设计的作品能深刻反应出人的潜在物质,即本能。二,作品永远让人以遐想和难以琢磨的梦境,而使之落入其中,完全进入人的内心深处。特别在影象作品方面所运用的画面切换和配乐有着自己的一套方法,看似乱无头绪,却能深深进入脑海而被理解。他的作品中引入了许多中华民族特色图案与许多宗教性的图案。他说过,一切带有民族色彩的图案和宗教性的图案在每一个你认为要流行起来的时间他都可能是流行的。而他的很多作品却因为自己个人的不满意而毁坏掉了,使之没很多作品能够给大家欣赏到。
庞蒂(Gio Ponti,1892-1979)
庞蒂出生于米兰,是意大利著名建筑师和设计师,1918-1921年在米兰学习建筑学。他广泛参与了建筑、室内、家具、灯具、包装、展示及玻璃等领域的设计。1928年起,庞蒂先后创办过《多姆斯》和《风格》两种设计刊物,大力宣传现代设计思想,曾发表过依据功能结构重新塑造产品形态,摒弃传统求得真实形式的见解。他还是意大利蒙扎设计双年展和米兰设计三年展积极的组织者,金罗盘奖的发起者、设计工业协会的共同创办者。从1936年起,庞蒂担任米兰理工大学的建筑学教授。他的晚期设计作品包括:为卡西那公司设计的超轻型椅子 (1957年)、为帕瓦尼公司设计的咖啡机(1949)、为阿雷多卢西公司设计的公园灯(1957年)和为理想标准公司设计的卫生洁具(1954年)。庞蒂在战后最重要的建筑作品,是与著名工程师纳尔维共同设计的皮瑞利大厦,该作品被公认为是具有国际水准的杰作。
塔特林(Vladimir Tatlin,1885-1953)
塔特林是俄罗斯构成派的中坚人物。他出身于工程技术家庭,很早就在社会上独立谋生,当过水兵、画家助手、剧院美工等。1902-1910年间塔特林先后就读于莫斯科等地的艺术学校并获得风景写生画家的职业证书。由舞台美术工作开始,他尝试进行绘画与雕塑相互转化的实践。他的早期设计大多是借助于自然的类比。1913年他在巴黎受到了毕加索用木材、纸张和其他材料所作的三维空间建筑的启发,开始利用玻璃、金属、电线、木材等工业材料来进行抽象浮雕的创作。他1919-1920年完成的第三国际纪念塔是构成派最重要的代表作,对欧洲新建筑运动产生丁莫大的影响,成为构成主义的宣言式作品。他对材料、空间和结构有着深入的研究。他认为艺术家要熟悉技术、应该也能够把生活的新需求倾注到设计创意的模式中来。在设计上有目的创造出的结构形态,同样是合乎功能要求的,而不必局限于实用功能狭义的设计或艺术范围。塔特林把艺术家、设计师看成是创造生活、富于探索精神的人,这正是他与其他构成派成员不同的地方。
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1866-1944)
康定斯基生于莫斯科,童年时代是在敖德萨渡过的。康定斯基早年就学习了钢琴和大提琴,音乐对他的绘画作品的影响很大。1886年就读于莫斯科大学,学习法律与经济学,毕业后在莫斯科大学法律系任教。同时康定斯基广泛写作了大量的精神方面的著作,这些著作激发了他极大的创作兴趣。康定斯基20世纪初到慕尼黑学习艺术,毕业以后留在德国,成为德国表现主义的重要成员之一。康定斯基1922年来到包豪斯的时候正是他艺术创作的高潮时期。在包豪斯的教员当中,他是从开始就对这个学院的宗旨和目的了解最透彻的一个。作为世界上的第一个真正的完全抽象的画家,他来到包豪斯,对于学校的形象也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他还是一个艺术理论家,1911年撰写的《关于艺术的精神》一文被认为是现代艺术的理论经典。康定斯基对于包豪斯基础课程的贡献主要在两个方面,即分析绘画和对色彩与形体的理论研究。他比较重视形式和色彩的细节关系。他要求学生设计色彩与形体的单体,然后把这些单体进行不同的组合,从中研究形体与色彩的结构方式和产生的艺术效果。他的教学是从完全抽象的色彩形体理论开始,然后逐步把这些抽象的内容与具体的设计联系起来。
美国商业性设计的代表人物,世界上第一个专职汽车设计师。大学学习工业技术与设计。1926年被通用公司董事长斯隆看中,成为通用公司造型设计师。1940年出任通用公司副总裁,通用汽车公司艺术与色彩部主任,负责汽车外型设计,设计风格奔放、富于创新,开创了战后汽车设计中的高尾鳍风格。他对汽车设计的影响力达到了无人企及的地步,而通用汽车公司的设计部门也成为了当时世界最大的设计中心。他在通用汽车公司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与总裁斯隆一起创造了汽车设计的新模型;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按照他们的主张,在设计新的汽车式样的时候,必须有计划地考虑以后几年不断更换部分设计,基本造成一种制度,使汽车的式样最少每两年一小变,三到四年一大变,造成有计划的样式老化,促使消费者为追求新式样,而放弃旧式样的积极市场,使企业获得巨大的利益。尽管这种设计体系不被设计界推崇,并不断遭到环境保护主义者的抨击,却已经从三十年代开始在美国的工业界生根,同时也影响到世界各国,现在似乎没有可能把厄尔创造的这种体系推翻。厄尔是一位一直有争议,却影响巨大的工业设计师,他创造了大量品味不是很高,却具有巨大经济效益的作品。
兰德(Paul Rand,1914-1996)
兰德作为当今美国乃至世界上最杰出的图形设计师、思想家及设计教育家之一,其先导地位和作用是勿庸争辩的。兰德1929-1932年就学于纽约普拉特设计学院。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在视觉设计方面的建树和前卫精神对整个图形设计领域而言,影响巨大而深远。兰德穷其一生的追求,将20世纪上半叶由包豪斯倡导的现代艺术及设计理想和美学原则,切实应用到为商业服务的实用美术中来。兰德的设计实践领域极广,包括广告、杂志的艺术设计、书籍装帧及插图、字体设计、包装设计等。他曾在普拉特设计学院、库柏设计学院、耶鲁大学等著名院校任图形设计教授,多次获得各种由专业组织颁发的大奖,包括数枚纽约艺术家协会金奖。他还被授予英国荣誉皇家设计师头衔。他曾受聘为许多美国著名大公司的设计师或设计顾问,其中包括美国广播公司、IBM公司、西屋电器公司等。他为这些公司所设计的企业标志,已成了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
贝聿铭(Pei Ieoh Ming ,1917- )
贝聿铭生于中国广州,1935年加入美国籍,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贝聿铭的作品没有华丽奇特的外表,他以构思严密、设计精心、手法完全著称于世。建筑界人士普遍认为贝聿铭的建筑设计有三个特色:一是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化,二是空间处理独具匠心,三是建筑材料考究和建筑内部设计精巧。他在设计中既引入了许多中华传统建筑的符号,又使用现代建筑的材料和结构。贝聿铭一生作品丰富,每每新作出世,总是能得众人的瞩目。代表作有波士顿基督教科学教会中心、康乃尔大学赫伯特约翰逊艺术博物馆、国家美术馆东馆、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北京香山饭店、香港中国银行等。这些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高超的建筑作品在美国建筑界引起轰动。美国建筑界宣布1979年是「贝聿铭年」。1988年设计的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的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他所获得的重要奖项包括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院金奖和1983年第五届普里茨克建筑奖,被世人美誉为现代主义的泰斗,为华人在现代设计界争得一席之地。
盖里(Frank Gehry , 1947- )
盖里是解构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生于加拿大多伦多,美国南加州大学建筑学学士,哈佛大学城市规划硕士。1962年成立盖里建筑事务所,逐步在自己的建筑设计中溶入解构主义的哲学观点。他的代表作有巴黎的美国中心,瑞士巴塞尔的维斯塔公司总部,洛杉矶的迪斯尼音乐中心,巴塞罗那的奥林匹亚村,明尼苏达大学艺术博物馆等等。他1997年设计的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艺术博物馆,被称为世界上最有意义、最美丽的博物馆。盖里1989年获建筑界最高大奖--普利茨克建筑设计奖。
盖里的设计基本采用解构的方式,即把完整的现代主义,结构主义建筑整体破碎处理,然后重新组合,形成破碎的空间和形态。他认为基本部件本身就具表现的特征,完整性不在于建筑本身总体风格的统一,而在于部件充分的表达。他追求建筑的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并主张尽量缩小建筑与艺术之间的鸿沟。在他的设计中可见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杜尚的达达主义、马格利特的超现实主义等成份。
索特萨斯 (Ettore Sottsass, 1917- )
索特萨斯出生于奥地利的一个建筑师之家。1935-1939年在都灵(Turin )接受建筑学教育.擅长建筑、室内、家具、展示与装饰等设计。1947年在米兰独立开设设计事务所。1958年起为奥利维蒂公司设计了大量的电动打字机、计算机及其他办公机器。从1960年代后期起,他的设计从严格的功能主义转变到了更为人性化和更加色彩斑烂的设计,并强调设计的环境效应。1980年代他和7位设计师在米兰组成孟菲斯设计师集团。孟菲斯反对一切固有观念,反对将生活铸成固定模式,开创了一种无视一切模式和突破所有清规戒律的开放性设计思想,随后孟菲斯迅速发展成为国际性设计集团。索特萨斯认为,设计就是设计一种生活方式,因而设计没有确定性,只有可能性。他认为设计不仅要按当代条件有效思考,还应采取某种不受时间限制的永久性方式。他反对一切唯功能论、包括包豪斯精神及形而上学的理性化、非个人化的设计教条。功能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生命的发展的,它是产品与生活之间一种可能的关系。他力图通过产品的再设计,寻找通往个人自我发展的道路。
戈地(Antoni Gaudi, 1852-1926)
戈地是西班牙最有名的建筑师之一,也是加泰罗尼亚建筑史上最负国际声誉的人物。这种盛名是基于他将传统与现代融为一体的能力、他技术手法的大胆创新以及他对明艳,风格独特和富有创造性的装饰品的使用。戈地生于流斯的一个铜匠家庭中,十七岁时到巴塞罗那学习建筑。这座城市成为他盛年时的活动中心,在这里发展了他自己的主要风格。戈地对于所谓风格的单纯从来没有兴趣,他的设计充满了各种风格的折衷处理,对于他来说,所有他喜欢的过去的风格都是可能借鉴的源泉。因为对于哥特式风格的情有独钟,他前期的作品大部分都有哥特式风格的明显特征。从中年开始,戈地逐渐摆脱了单纯哥特式风格的影响,开始逐步走出了自己的风格道路,他的新风格具有有机的特征,同时又具有神秘的,传奇的色彩,不少装饰图案都有很强烈象征性。1904-1910年间,他设计了巴塞罗那的巴特罗公寓和米拉公寓,极具浪漫的塑性艺术特色,标志着他的个人风格的形成。戈地设计的神圣家族大教堂成了巴塞罗那市的标志性建筑。
刘思维 (Tony lu,1986- )
刘思维生于中国上海,年轻时随家人移居美国。并在美国修完设计课程,年仅20岁的他主要精力放于平面制作与影象处理。刘思维的作品也没有过多华丽的外表,巧妙的构思与纯熟的技法使作品发挥的淋漓尽致,平面设计界人士普遍认为这个年轻人的创作手法有:一,所设计的作品能深刻反应出人的潜在物质,即本能。二,作品永远让人以遐想和难以琢磨的梦境,而使之落入其中,完全进入人的内心深处。特别在影象作品方面所运用的画面切换和配乐有着自己的一套方法,看似乱无头绪,却能深深进入脑海而被理解。他的作品中引入了许多中华民族特色图案与许多宗教性的图案。他说过,一切带有民族色彩的图案和宗教性的图案在每一个你认为要流行起来的时间他都可能是流行的。而他的很多作品却因为自己个人的不满意而毁坏掉了,使之没很多作品能够给大家欣赏到。
庞蒂(Gio Ponti,1892-1979)
庞蒂出生于米兰,是意大利著名建筑师和设计师,1918-1921年在米兰学习建筑学。他广泛参与了建筑、室内、家具、灯具、包装、展示及玻璃等领域的设计。1928年起,庞蒂先后创办过《多姆斯》和《风格》两种设计刊物,大力宣传现代设计思想,曾发表过依据功能结构重新塑造产品形态,摒弃传统求得真实形式的见解。他还是意大利蒙扎设计双年展和米兰设计三年展积极的组织者,金罗盘奖的发起者、设计工业协会的共同创办者。从1936年起,庞蒂担任米兰理工大学的建筑学教授。他的晚期设计作品包括:为卡西那公司设计的超轻型椅子 (1957年)、为帕瓦尼公司设计的咖啡机(1949)、为阿雷多卢西公司设计的公园灯(1957年)和为理想标准公司设计的卫生洁具(1954年)。庞蒂在战后最重要的建筑作品,是与著名工程师纳尔维共同设计的皮瑞利大厦,该作品被公认为是具有国际水准的杰作。
塔特林(Vladimir Tatlin,1885-1953)
塔特林是俄罗斯构成派的中坚人物。他出身于工程技术家庭,很早就在社会上独立谋生,当过水兵、画家助手、剧院美工等。1902-1910年间塔特林先后就读于莫斯科等地的艺术学校并获得风景写生画家的职业证书。由舞台美术工作开始,他尝试进行绘画与雕塑相互转化的实践。他的早期设计大多是借助于自然的类比。1913年他在巴黎受到了毕加索用木材、纸张和其他材料所作的三维空间建筑的启发,开始利用玻璃、金属、电线、木材等工业材料来进行抽象浮雕的创作。他1919-1920年完成的第三国际纪念塔是构成派最重要的代表作,对欧洲新建筑运动产生丁莫大的影响,成为构成主义的宣言式作品。他对材料、空间和结构有着深入的研究。他认为艺术家要熟悉技术、应该也能够把生活的新需求倾注到设计创意的模式中来。在设计上有目的创造出的结构形态,同样是合乎功能要求的,而不必局限于实用功能狭义的设计或艺术范围。塔特林把艺术家、设计师看成是创造生活、富于探索精神的人,这正是他与其他构成派成员不同的地方。
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1866-1944)
康定斯基生于莫斯科,童年时代是在敖德萨渡过的。康定斯基早年就学习了钢琴和大提琴,音乐对他的绘画作品的影响很大。1886年就读于莫斯科大学,学习法律与经济学,毕业后在莫斯科大学法律系任教。同时康定斯基广泛写作了大量的精神方面的著作,这些著作激发了他极大的创作兴趣。康定斯基20世纪初到慕尼黑学习艺术,毕业以后留在德国,成为德国表现主义的重要成员之一。康定斯基1922年来到包豪斯的时候正是他艺术创作的高潮时期。在包豪斯的教员当中,他是从开始就对这个学院的宗旨和目的了解最透彻的一个。作为世界上的第一个真正的完全抽象的画家,他来到包豪斯,对于学校的形象也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他还是一个艺术理论家,1911年撰写的《关于艺术的精神》一文被认为是现代艺术的理论经典。康定斯基对于包豪斯基础课程的贡献主要在两个方面,即分析绘画和对色彩与形体的理论研究。他比较重视形式和色彩的细节关系。他要求学生设计色彩与形体的单体,然后把这些单体进行不同的组合,从中研究形体与色彩的结构方式和产生的艺术效果。他的教学是从完全抽象的色彩形体理论开始,然后逐步把这些抽象的内容与具体的设计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