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
15
15
别让装配式建筑只是看起来很美
阅读数: 164
建筑产业化是要求非常严谨的科学体系,尤其是在当前技术储备不足、法规体系不健全、管理经验欠缺、人才短缺的情况下,盲目冒进地把图纸转化为产品面临着巨大风险,一旦出现问题可能会影响甚至毁坏整个建筑产业化发展的前途。
装配式建筑,作为一项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进入中国的事物,目前在国内依然面临着“先有鸡还是现有蛋”的问题。每每参加各种建筑产业化相关会议,在宣讲人讲完建筑产业化的种种优势与意义后,大家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往往就是“现在这种产业化的方式与传统现浇相比成本差多少?”答案或许用几个数字就可以回答,但从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逻辑上来看,却常常陷于无解的尴尬境地。
一方面,提起装配式建筑或建筑产业化,最大的优势就是集约、环保、质量好。而且建筑产业化的规模越大,越能发挥标准化与工业化的优势,其增量成本越低。另一方面,建筑产业化初期成本高于传统建造方式是不争的事实,而其诸多优势的受益人更多是业主,而非开发商。如装配式“三明治”墙板的保温结构与墙体同寿命,不用担心像传统施工那样十年八年就开始外墙皮脱落,不用动不动就使用大型维修基金去重新做外保温;又比如装配式住宅保温效果好,使用周期内节能方面的经济效益好等等。这从产权人长远的综合效益计算来说都是低成本的。
那么既然受益人是业主,开发商能否将这部分附加的费用让业主“买单”?现阶段答案是否定的。有三种情况可以设定,一是大部分开发商都做装配式建筑,那么成本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这个时候成本增加是业主在买单。二是装配式建筑的项目属于绝对少数,在项目销售价格维持与周边竞品维持同一个水平的情况下,增量成本就变成由开发商和建筑商来买单。三是装配式建筑的项目依然属于少数,开发商选择将增量成本转移,用高于周边竞品的价格销售给业主。以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第一种情况可以排除,第二种情况属于多数,而第三种情况属于少数。就当前的房地产市场来说,开发商更多关注的是当期的收益,而消费者关注的更多是房子的区位和价格,产业化对于两者来说看似并没有直接的结合点。
“消费者对于产业化不了解不关注,开发商不愿意改变现有的利益链,这是装配式建筑市场推广缓慢的重要原因。”一位业内人士对笔者表示,其实面对利益做出这种选择无可厚非,“屁股决定脑袋”的逻辑每个人都存在。
那么,这种情况真的无法改变了吗?答案也是否定的,俗话说,没有一成不变的市场,只有一成不变的经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红利的消失、各级政府对产业化的推进、楼市去库存压力的增加、房地产“白银时代”的到来等诸多因素叠加,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开始注重起品牌效应与配套服务的运营,以往“卖了房子以后就和我无关”思维惯性正在改变,新的突破口也已经显现。比如在上海某知名房地产公司开发的产业化项目中,就以高出周边竞品3000元/平方米的价格卖出,而其增量成本不过在每平方米100元左右。
同时也应该注意到,近几年在政策的鼓励下,一些地方出现了建筑产业化发展的热潮,有些地方的设计产能增长速度惊人。然而,建筑产业化是要求非常严谨的科学体系,尤其是在当前技术储备不足、法规体系不健全、管理经验欠缺、人才短缺的情况下,盲目冒进地把图纸转化为产品面临着巨大风险,一旦出现问题可能会影响甚至毁坏整个建筑产业化发展的前途。因此,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出台并持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建筑产业化产品各个环节的操作和质量进行严格监管,促进全产业链均衡发展。
装配式建筑,作为一项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进入中国的事物,目前在国内依然面临着“先有鸡还是现有蛋”的问题。每每参加各种建筑产业化相关会议,在宣讲人讲完建筑产业化的种种优势与意义后,大家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往往就是“现在这种产业化的方式与传统现浇相比成本差多少?”答案或许用几个数字就可以回答,但从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逻辑上来看,却常常陷于无解的尴尬境地。
一方面,提起装配式建筑或建筑产业化,最大的优势就是集约、环保、质量好。而且建筑产业化的规模越大,越能发挥标准化与工业化的优势,其增量成本越低。另一方面,建筑产业化初期成本高于传统建造方式是不争的事实,而其诸多优势的受益人更多是业主,而非开发商。如装配式“三明治”墙板的保温结构与墙体同寿命,不用担心像传统施工那样十年八年就开始外墙皮脱落,不用动不动就使用大型维修基金去重新做外保温;又比如装配式住宅保温效果好,使用周期内节能方面的经济效益好等等。这从产权人长远的综合效益计算来说都是低成本的。
那么既然受益人是业主,开发商能否将这部分附加的费用让业主“买单”?现阶段答案是否定的。有三种情况可以设定,一是大部分开发商都做装配式建筑,那么成本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这个时候成本增加是业主在买单。二是装配式建筑的项目属于绝对少数,在项目销售价格维持与周边竞品维持同一个水平的情况下,增量成本就变成由开发商和建筑商来买单。三是装配式建筑的项目依然属于少数,开发商选择将增量成本转移,用高于周边竞品的价格销售给业主。以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第一种情况可以排除,第二种情况属于多数,而第三种情况属于少数。就当前的房地产市场来说,开发商更多关注的是当期的收益,而消费者关注的更多是房子的区位和价格,产业化对于两者来说看似并没有直接的结合点。
“消费者对于产业化不了解不关注,开发商不愿意改变现有的利益链,这是装配式建筑市场推广缓慢的重要原因。”一位业内人士对笔者表示,其实面对利益做出这种选择无可厚非,“屁股决定脑袋”的逻辑每个人都存在。
那么,这种情况真的无法改变了吗?答案也是否定的,俗话说,没有一成不变的市场,只有一成不变的经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红利的消失、各级政府对产业化的推进、楼市去库存压力的增加、房地产“白银时代”的到来等诸多因素叠加,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开始注重起品牌效应与配套服务的运营,以往“卖了房子以后就和我无关”思维惯性正在改变,新的突破口也已经显现。比如在上海某知名房地产公司开发的产业化项目中,就以高出周边竞品3000元/平方米的价格卖出,而其增量成本不过在每平方米100元左右。
同时也应该注意到,近几年在政策的鼓励下,一些地方出现了建筑产业化发展的热潮,有些地方的设计产能增长速度惊人。然而,建筑产业化是要求非常严谨的科学体系,尤其是在当前技术储备不足、法规体系不健全、管理经验欠缺、人才短缺的情况下,盲目冒进地把图纸转化为产品面临着巨大风险,一旦出现问题可能会影响甚至毁坏整个建筑产业化发展的前途。因此,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出台并持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建筑产业化产品各个环节的操作和质量进行严格监管,促进全产业链均衡发展。
相关推荐
- 瑞士设计的保温杯,好帅!好用!
- 重启2020,从治愈系的家开始
- 二季度即将开始,你被领导面谈了吗?
- 小户型大内容,N+1种框住美好回忆的方法:Studio HB
- 结合支付宝“集五福”,聊聊运营活动互动设计
- 他在厦门的山上,住进了混凝土乌托邦之家
- 高级灰+禁欲风,还原极简主义本质
- 瑞典156㎡北欧风度假别墅设计
- 这7件家具谁买谁后悔,费钱还占地方,白送我都不要!
- 三棵树摘得2021年中国房地产TOP100房企战略合作率头筹!
- 民国风的餐厅,复古但不无趣!
- 现代轻奢住宅,细节铸就高品质生活!
- 现在厨房瓷砖已经不流行通铺了,很多人都喜欢这样铺!
- 视效我们到底差点什么?专访十年视效人高枫
- 这对神仙夫妻爆改破烂办公室成豪宅,惊动1000万网友前来围观
- Elena Sedova新作:唯美诗意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