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
15
15
张永和的声东击西
阅读数: 219
凡是看过展览的人,都会对这个展览的规模和建筑师本人的历史意识印象深刻,而让那些想举办同类展览的建筑师望而生却——它成为一个很难逾越的坎。
尤伦斯艺术中心“张永和+非常建筑:唯物主义”展一方面重现了非常建筑20年的历程,另一方面也回顾了张永和从事建筑设计30年的过程。建筑评论家周榕说,“他在30年前画草图的时候,就知道这张图在中国建筑史上是一个路标。”
展览六大部分的“圣人书房”实际上是概念书房,那些八十年代中期的习作所涉及的概念,反映在十年后的实施的设计中。《日期变更线客栈》(1988)所表现的线性建筑和日期变更线的体验,以及《伪科学实验室》(1990)对实验室、作坊、车间和对研究工作室的想像,还有用烟斗做载体而制作的《动建筑》(1990),都可以看见当时在库柏联盟任教的建筑家、教育家海杜克,以及超现实主义艺术对张永和的影响。张在美国接受的是形而上的建筑教育,而那些步张后尘的赴美深造的中国建筑学子们,很少有人注意到张永和这一时期的建筑师承。
张永和在美国所受的教育几乎不考虑建筑的建造问题,所以建筑对他来说只是个乌托邦式的空想。他在中国接到第一个项目时,才尝到建造的滋味。张在建筑上的实践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进行的。尽管2005年秋,他出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建筑系主任, 也是华裔人士第一次执掌美国建筑研究重镇的牛耳。他鼓舞了年轻的中国建筑学子和许多人的虚荣心,因为在此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让国人值得骄傲的只有贝聿铭。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赴美国学习建筑的留学生的张敏感地注意到社会和时代在转折时期的节点。十几年前在东京有一次张永和对我说:历史就给了我们这么一次机会,现在不抓住,不知道什么时候再来。由此可见,他放弃在美国的教职回国创业的决断是从历史的角度作出的。
真正让世界建筑界注意到张永和存在的,是2000年夏在威尼斯举办的第七届建筑双年展上,总策展人宣布其代表中国建筑师首次参加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那时,张永和拿出的颇有文人情结的乌托邦方案“竹化城市”。张成为中国建筑界的代言人。当时日本建筑师矶崎新认为,张是唯一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可以对话的中国建筑师。
二十年过去了,非常建筑做了不少项目,也大谈建造,但这些项目很难说有令人信服的成功的建造个案,更难成为建筑界的标杆。张永和的设计缺少风格,但这并不影响他在中国建筑界的地位,因为那些在中国文化界站在一定高度的人,大都是具有综合能量。
如果要我来评价张的成就,还是我第一次和他对话时让我印象深刻的那件装置《门》最值得推崇。这扇看上去似门非门的门,其实有着三种可能的状态:推拉、折叠和平开。我以为,张永和本人也非常在意这件作品,否则不会把它安排在一堵弧墙上,让观众体会了折扇门之后再前往会场这样的流线。折扇门集中了张的智慧,它也是建筑师本人的写照,那就是关于一个物体的思辨性。在这件作品上有他的睿智。他的言谈举止就像是太极,而他的设计则是建筑装置。如果你以为这个展览是关于唯物主义的概念,那就错了,因为张永和的打法早已明言,那就是声东击西。
尤伦斯艺术中心“张永和+非常建筑:唯物主义”展一方面重现了非常建筑20年的历程,另一方面也回顾了张永和从事建筑设计30年的过程。建筑评论家周榕说,“他在30年前画草图的时候,就知道这张图在中国建筑史上是一个路标。”
展览六大部分的“圣人书房”实际上是概念书房,那些八十年代中期的习作所涉及的概念,反映在十年后的实施的设计中。《日期变更线客栈》(1988)所表现的线性建筑和日期变更线的体验,以及《伪科学实验室》(1990)对实验室、作坊、车间和对研究工作室的想像,还有用烟斗做载体而制作的《动建筑》(1990),都可以看见当时在库柏联盟任教的建筑家、教育家海杜克,以及超现实主义艺术对张永和的影响。张在美国接受的是形而上的建筑教育,而那些步张后尘的赴美深造的中国建筑学子们,很少有人注意到张永和这一时期的建筑师承。
张永和在美国所受的教育几乎不考虑建筑的建造问题,所以建筑对他来说只是个乌托邦式的空想。他在中国接到第一个项目时,才尝到建造的滋味。张在建筑上的实践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进行的。尽管2005年秋,他出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建筑系主任, 也是华裔人士第一次执掌美国建筑研究重镇的牛耳。他鼓舞了年轻的中国建筑学子和许多人的虚荣心,因为在此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让国人值得骄傲的只有贝聿铭。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赴美国学习建筑的留学生的张敏感地注意到社会和时代在转折时期的节点。十几年前在东京有一次张永和对我说:历史就给了我们这么一次机会,现在不抓住,不知道什么时候再来。由此可见,他放弃在美国的教职回国创业的决断是从历史的角度作出的。
真正让世界建筑界注意到张永和存在的,是2000年夏在威尼斯举办的第七届建筑双年展上,总策展人宣布其代表中国建筑师首次参加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那时,张永和拿出的颇有文人情结的乌托邦方案“竹化城市”。张成为中国建筑界的代言人。当时日本建筑师矶崎新认为,张是唯一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可以对话的中国建筑师。
二十年过去了,非常建筑做了不少项目,也大谈建造,但这些项目很难说有令人信服的成功的建造个案,更难成为建筑界的标杆。张永和的设计缺少风格,但这并不影响他在中国建筑界的地位,因为那些在中国文化界站在一定高度的人,大都是具有综合能量。
如果要我来评价张的成就,还是我第一次和他对话时让我印象深刻的那件装置《门》最值得推崇。这扇看上去似门非门的门,其实有着三种可能的状态:推拉、折叠和平开。我以为,张永和本人也非常在意这件作品,否则不会把它安排在一堵弧墙上,让观众体会了折扇门之后再前往会场这样的流线。折扇门集中了张的智慧,它也是建筑师本人的写照,那就是关于一个物体的思辨性。在这件作品上有他的睿智。他的言谈举止就像是太极,而他的设计则是建筑装置。如果你以为这个展览是关于唯物主义的概念,那就错了,因为张永和的打法早已明言,那就是声东击西。
相关推荐
- 《AI:爱与人工智能》线上虚拟展正式上线
- 水泥灰空间,朴素自然!
- 400万设计费,又一个带争议的新LOGO诞生!
- 低奢风,超凡脱俗的设计格调
- 清新自然系住宅,静谧中的雅致美!
- 爱琴海上的别墅,传统的简约美学!
- MAC和iPod带来产品设计的新趋势
- 暖色简约,迷人!
- 美女小姐姐的家,装出豪宅范儿!
- 89㎡装出最适合的居家风格,不华丽但胜在清爽,最爱卧室的布置
- 卫生间太小怎么办? 这些技巧让空间放大一倍,太实用了!
- 一个漂亮橱柜,惊艳整个厨房!
- 小面积厨房, 如何设计橱柜?
- 现代轻奢,高级又有格调!
- 由上海深感科技承建的楚门警务站“楚洲号反诈列车”正式揭牌!
- 地台床+磨砂玻璃屏风,39㎡小公寓一个人住简直太棒了!